言去?但臣乃不得已也!臣所處之者,實乃危地也。因為所理之事是皇上之事也;所代者乃皇上之言,現在言官說我作威作福,而我是在代王行政,那麼肯定非威即福。如此,事事都可以說是作威,事事也可以說是作福,讒言日日喧譁於耳,雖然皇上聖明,不可能聽他們的,不能讓臣揹負惡名,但作為一個臣子不應讓皇上如此費心。所以望皇上特賜罷歸,以消除議論。另外再選一個德才兼備的人來擔大任吧。
萬曆當然不可能讓他真的走,遂再次勸慰。
另有閣臣張四維、吏部尚書張瀚,因劉臺的“檄文”裡將他們作為張居正提拔的私人,都覺得臉上無光,也依例上疏求去。萬曆同樣一律打住。
縱是如此,張居正仍待在家裡不肯出來視事。
萬曆無法,只得於二十六日派司禮監太監孫隆,帶著親筆手敕和一些禮物,去張府慰問。
孫隆高聲宣旨道:“先帝以朕幼小,託付給先生。先生輔佐朕不辭勞苦。那些畜類喪心病狂,發表狂悖言論,動搖社稷,自有祖宗法度來治他們。先生還是以保社稷為重,馬上出來幹活兒吧。特賜長春酒十瓶(誰喝誰知道啊),以示關懷。先生不要再推辭了!”
君臣又經過幾次書面往來,張居正才勉強出來上班。
此次風潮雖然是由言官而起,但部院堂官當中也有給予同情的。禮部尚書萬士和就是一個,前此餘懋學因言得罪,他就說“直臣不當斥”,並不怕杵犯張居正。而後,以病乞休。張居正這次也領教了反對勢力的強大,一度真的想不幹了。
風潮的主角劉臺,自是難逃厄運。幾天後,從遼東械送京師,一路帶著枷鎖押送過來,被打入詔獄。雖經嚴刑拷打,但他言辭反倒更為激烈。旁人都為他擔心,他卻泰然自若。鎮撫司審訊之後,擬了“廷杖、遣戍”上報。
張居正雖然內心恨劉臺入骨,但還是上疏請免用廷杖。因為上次傅應禎訕謗的是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