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拍掛中一些地方政府實行了新辦法:一是沒有推出土地的長遠規劃,每次推地間隔很長時間,使房地產商無法形成明確的預期,只能加入搶地行列,以免發生地荒;二是實行土地出讓新規則,如媒體報道上海有關部門10月份釋出《關於調整住宅類用地掛牌現場競價規則的通知》,現場競價採取競買人書面報價的方式進行。即由競買人當場書面填寫現場報價單,以密封的形式交予。之後,相關工作人員會在當場拆封報價,並採取“價高者得”的原則。如果有出價相同者,再次履行一遍現場競價的程式,直至有人勝出。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最高報價低於該幅用地底價的,現場競價就會終止。這種競標法實際上是採用了博弈理論,使開發商為了拿地只能一次性地報出高價。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一篇第三章 消費者,抱怨與投資兩不誤(7)
至於房價低窪地區的城市以地價批地給開發商,希望振興本地樓市,甚至為推高地價以僱傭公司進行假競標之事,更是屢有曝光。2007年下半年,土地價格增速超過房價漲幅。
從資金到土地,我們都看到了抑制與推高房價的兩股力量,而後一種力量由於直接接市場地氣,顯然更為兇悍、更為本質。以土地出讓與房地產融資模式,除非使保障型住房和限價房佔據60%以上的份額,或者推出物業稅、或者進行土地的根本變革,否則房地產很難下降。
房價上漲與觀望情緒並存,說明政策只略微觸及心理層面而未觸及構成房價的制度性因素。雖然上海等地10月份二手房成交量大幅下滑至10%到30%,新房成交量下滑30%,但這是政策消化期的正常現象。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消化期過後就是報復性反彈期。在此期間如果按照規劃大量推出限價房與保障性住房,有可能拉低房價的平均增幅,但商品房價格仍然會上漲,按照人民幣升值幅度,房地產作為人民幣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有兩到三年較大的增長空間。(2007…11…16)
貶值、通脹與投資品種過少共同扭曲房地產市場
如果以房地產行業進入下降週期、房價全域性性不可逆轉下降作為拐點的話,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遠未出現拐點,別再誤導可憐的消費者了。
輕易地釋放拐點煙幕彈既是誤導民眾,對於政府下一步保障住房民生也沒什麼好處。我們對保障住房民生的困難要保持足夠清楚的認識,而不是把深圳房價這一特例推衍至全域性,提前宣告房地產業調整的勝利。事實上,房地產業所遭遇的土地壟斷困局、保障型住房建設的財政困局等核心難題均未破解。
就因為一些城市的邊遠地區的樓盤在打折銷售,房地產市場因此出現了拐點?別自欺欺人了,這只不過是一顆煙幕彈。兩三年前京滬等地房價狂漲帶動房價全面上漲,並沒有因為廣州房價的平穩而出現全國房價的平穩,同樣,現在房地產也不會因為深圳房價的下降就引發全國性的拐點。
全國的房價真的下挫了嗎?2008年12月,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近兩個月高漲的房價指數已經推翻了這一結論,而一些地方的統計部門甚至不再公佈清晰的房價指數,或者即時銷售價格。
從金融角度來說,房價下挫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人民幣真實匯率大幅升值,二是通脹風險大有緩解,三是投資品種極大豐富。正是人民幣貶值、通脹風險加劇與投資品種過少這幾個因素共同作用,一起扭曲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
人民幣真實匯率升值意味著人民幣購買力上升,消費者就會安心持有人民幣而不會恐慌性地大肆購買房地產、黃金等實物資產保值。土地與房產價格的節節躥升是開發者與消費者恐慌心理作用的結果,正是因為預計到人民幣真實價格的不斷縮水,才急於以儲備土地房產的方式保值增值。這兩年除了兌美元之外,人民幣對其他各主要幣種都在下降,且幅度不低,這說明真實匯率水平不升反降,因此房地產仍然具有貨類儲備的巨大價值。除非明年人民幣如預期一般大幅升值,否則,這一局面將難以得到根本性扭轉。
通脹風險同樣使消費者急於將人民幣兌換成實物資產。
央行加息是儲蓄縮水的補償,印證了通脹的存在,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加速了消費者投資的速度,導致貨幣產出速度更快。政府某些部門以及一些官方經濟學家試圖透過抑制股市與房地產泡沫來抑制通脹。如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先生在“2008年中國鋼鐵產業鏈戰略發展與投資峰會”上表示,房地產市場需要有更多的供給,又需要調整,是個矛盾,但樓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