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2 / 4)

小說:中國房地產戰爭 作者:幽雨

降,房奴就會在房地一體化的流水線上不斷製造出來。最近迭創新高的地王,預示了中國房地產的危險的未來。

讓小產權房合法化,允許宅基地使用權自由流轉,對高房價有極大的緩解作用。在北京等地,小產權房已佔出售住房的1/3左右。並且,根據林毅夫先生的估計,到2020年2億農民進城,宅基地可以騰出1500萬畝地,如果加上農民現在就在地下市場流轉的部分宅基地,即使以最保守的估計,其數量也在200萬公頃以上,相當於2005年全年出讓土地的8倍以上,如此強勁的土地供應才能解開土地壟斷與尋租的死結,才能徹底阻斷產生房奴的流水線。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府壟斷土地供應的情況下,又試圖透過商品住宅提供限價房的方式壓低房價,這就給有關管理部門的土地尋租大開方便之門,非價高者得的土地關係網大行其道,發生了萬科與金地的爭地大戰,而大嘴任志強也抱怨凍結了資金損失了利息,報高價報低價都不能拿地,這其中奧妙圈內人盡知,難與外人言。

土地制度維持下去,城市中低收入群體、農民甚至包括老實一些的開發商同時大受其害,在逐步解決最低收入階層的保障性住房的基礎上,房地產領域的土地已是在弦之箭,不得不發。否則,我國房地產市場要恢復正常狀態,恐怕得高歌蜀道難。(2007…08…23)

土地以租代徵現象的背後是產權難題

國土資源部國家土地副總督察甘藏春在2007年9月17日的新聞釋出會上,介紹全國土地執法百日行動等方面的情況,重點提到了以租代徵的問題。

以租代徵是個比較陌生的詞彙,其實質是基層政府繞過土地審批程式,直接與農民與村集體進行私下土地交易,“逃避土地計劃調控,規避土地收益稅費政策的調控,直接進入非農業建設用地的行為”。說白了,就是虛置政府的土地控制權,而以基層政府與農民之間的私下交易,以較低的成本,將農用地轉為非農建設用地,是眾多土地私下交易形式中的一種。

近兩年,中央政府對土地嚴加調控,國務院辦公廳2006年下發《關於建立國家土地督察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提出建立嚴密的土地督察體制,向地方派駐9個國家土地督察局,派出類似於土地欽差大臣的土地督察員,加強土地監管,落實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這是2004年《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決定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組織保證。

這一組織架構輔之以衛星勘察等高科技手段,相當於在土地使用上建立了一張從天空到地面的立體交叉網路,成效頗彰。據此次新聞釋出會提供的資料,從2000年到2006年,全國因土地違法違規受到黨紀政紀處分的有8698人,另有1221人被追究刑事責任。僅2006年一年,因土地違法違規受到黨紀政紀處分的就有3094人,其中501人被追究刑事責任,並有兩名省級幹部因土地違法行為受到處理。2006年,全國開發區數量從清理整頓之前的6866個壓縮到1568個,規劃面積從萬平方公里壓縮到9949平方公里,壓縮比例分別達到了。土地監察部門的後續手段包括曝光典型案例,保持媒體高壓態勢,同時改變以往處罰村幹部等基層幹部的做法,將責任上溯,“要鐵面”。國土督察局的職責看來就是擔任土地管

第二篇第一章 土地真相(9)

理的包公。

在這些表象背後,是中央政府強化國有土地產權制度的努力,在地方政府與市場主體被土地價格的高漲迷惑得目眩神迷之時,土地的國有產權制度有瓦解之勢。從土地使用的形式上來看,包括工業用地以租代徵、被壓縮的工業園區由合法園區代為招商等諸多形式,從商品房用地來說,就是屢禁不止、遍地開花的小產權房。

國土督察局以運動式的督察與嚴厲的處罰向地方政府與市場主體發出警告,國有土地的產權形式不僅不會放鬆,還將進一步深化。此次透露出的兩條新資訊尤其值得重視:第一,不管實行怎樣的土地產權制度,土地管理的通行規則是用途管制,即“土地的所有者、土地的使用者對自己的土地如何進行使用,按照何種用途使用,是按照國家制定的規劃來進行的”;第二,承接第一條的邏輯,土地權利是民事權利加公法管制,也就是說,土地不僅屬於民事財產分割等範疇,更屬於公法的範疇,即使土地產權中的使用權可以流轉,而其用途等也必須符合國家利益。所以,土地產權、使用權、流轉權等方面的探討,在中國當下的國情下恐怕是無的放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