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部分(3 / 4)

畝屯田,至秋時府庫雖十損其二(借出土地的得兩成,官府與屯田百姓平分另外八成,計算一下就是官府的收入會少百分之二十),然只需嚴法明令,不令官、士、民三方有所侵佔亦或折損,則必三方皆喜,亦可令明公嚴法明令之信義而立於人心矣。

“三方皆喜者:潁、許宗族久經戰亂人丁銳減,雖廣有田產卻無人可使之耕作。彼若行強並土兼人之舉,民心必不盡服。心不服則必生其亂,生亂則自取其禍。今得官府遣慕民貸土而耕,彼不費人丁之力、養民之資即可憑獲十之其二,亦使田畝不荒,此為宗族之喜;

“自漢室闇亂至今,百姓多為大族強豪欺壓,雖躬耕終歲卻常一無所獲,今有明公以嚴法約束強豪,不令百姓徒勞無功,使其躬耕可得獲物,不憂再遭強豪之掠,百姓心中必喜。此為百姓之喜也……”

“宗族喜、百姓喜,必皆勤於農桑安於鄉里,但遇役調亦有資可辦。是故官府雖損宗族貸土之資,然就長遠之計而言,可獲之利遠勝此十損之二。況宗族據土終有其限,豈能如明公盡闢之荒土?官府既可安民,又能充於府庫,此為官家之喜也……”

第一百五十六回 初會公達

之前的那些表文陸仁當然有給荀彧過目,然後再由荀彧去交給曹操。但這時陸仁卻耍了個小小的心眼,在竹簡中另捲了一條小小的字帛給曹操:

“如上所訴,百姓既知明公用法明、信義著,且自思全耕官田可多獲糧谷,時日稍久必棄豪族而赴官給之田。似如此豪族兼丁之數必然日減,人丁減則其勢漸衰,勢衰則必不能自倚強勢抗令不從,故此亦可為緩控強豪之法。”

在現時點,可能沒有誰比陸仁更清楚曹操的心底對那些士族世族什麼的是有多煩心。特意在暗中加上這麼一段話,無非就是在向曹操說明自己現在這樣其實只是在利用荀氏,表達出一個自己與士族之間劃清界線的意思,儘可能的不讓本來就生性多疑的曹操對自己生出什麼疑心。

至於現在還在外面清剿楊奉餘黨的曹操會不會心領神會陸仁的意思,這個事暫時還不得而知,不過荀彧在看過陸仁的表文之後到是十分的讚賞,就當時荀彧的觀點來說,陸仁的想法也未免太大膽了一點。但是仔細的想一想,又覺得只要把持得好的話或許真的會出現陸仁預計的“三方皆喜”情形。因此是舉雙手贊成陸仁這麼去做。

曹操發回的回信也是贊同陸仁的這種做法。其實聰明人都明白一個道理,就是用利益來維繫的共同體才是較為穩定的共同體,而曹操想要得到士族的支援,就勢必要讓出相應的利益給那些值得聯盟計程車族。而陸仁的提議就很好的分配了三方的利益,很合曹操的心意,那曹操當然會持以贊同且支援的態度。

——————

陸仁現在一路思索著一些辦事可能會遇上的麻煩以及應對這些麻煩的方法、細節,人就有些不在焉的向前走著。忽然間侍從拉住了陸仁的馬,再向前面一指道:“令君,前面有人。”陸仁現在是縣令一職中no。1的許都令,已經完全當得起“令君”這樣的稱呼。

陸仁抬頭望去,見離自己約有個幾十米的三岔道口上坐著個似乎是在歇腳的人,但看衣著神態什麼的又不像是一般的行人,反到像是刻意的在那裡等著自己似的。略一沉吟之後陸仁就翻身下馬,同時連隨從都不帶,自己一個人向那人走了過去。等走到近處,陸仁恭敬的施禮之後道:“這位先生請了,亦請先生勿驚,我等是官家,非是賊人。敢問先生一句,去往潁川荀氏莊上與潁川書院應走哪條道路?”

那人頭上戴著斗笠,聽見陸仁的喊話之後平靜的望向陸仁,嘴角浮現出了幾許微笑,摘下頭戴的斗笠隨手扔去一邊,向陸仁回禮問道:“閣下可是新任的許都令陸仁陸義浩?”

陸仁聽到對方喚出自己的姓名與官職的時候稍稍的楞了一下,隨即細細的打晾起了這位喚出自己姓名的人。此人看樣子大概四十歲左右,布衣竹冠,相貌稍顯平凡,但是眉宇間帶著很濃厚的書生味。如果只看此人神態的話會覺得有些木訥之氣,但若細看那雙眼睛,便會發覺目光深沉如淵,時不時的還會有幾許精光閃過。

打了晾了片刻,陸仁便覺得眼前這位中年人絕對不是簡單的角色,趕緊抱拳一禮道:“在下正是陸仁。敢問先生高姓大名?”

此人回禮道:“在下荀攸,表字公達。”

“荀攸荀公達!?”

陸仁的雙眼立馬瞪得溜圓。荀攸在史書上如何有名現在先不去說他。僅以陸仁穿越後這幾年裡的見聞來論,荀攸可是屬於那種“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