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45人。甘願冒風險的第二組佔17%,255人。20年後,兩組共有101名百萬富翁,1人屬於第一組,100人屬於第二組。你,決定要走哪一條路?
興趣對職業選擇的重要性可能是你始料不及的。一開始影響你選擇的往往是薪水高低等因素,但你慢慢會發現,如果長期幹自己所不喜歡的工作,就會備感厭倦。你就會變成一個簡單的賺錢機器。
很多人都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工作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質量的高低決定了生活質量的高低。工作並不是毫無感情的,它對於人生的意義絕不亞於衣食住行。實際上,它更是你實現理想的途徑,是使你生活得快樂幸福的隱形伴侶。
對於現代人而言,工作不只是簡單地為了解決吃飯,人們更希望透過工作或事業的發展來達到自我價值的肯定。一項工作不僅僅是花上幾個小時來賺得一份薪水,而且是你得以將自己的天賦貢獻給世人的最偉大的禮物。如果你認定工作(work)就是意味著心甘情願地(willingly)向他人提供(offer)資源(resources)和知識(knowledge),那麼你的生活就會發生轉變。
要賺錢……賺很多很多錢,首先你必須做自己喜歡的事。原因很簡單,如果你不喜歡你的工作,你就不可能把它做好。如果我們花畢生的時間做我們不喜歡做的事,我們可能會付出沉重的代價:一個找不到真正歸宿的失根靈魂,以及一個非我們願意過的平衡生活。從事一份能表現真我的工作,而不必扮演不是你的虛偽的角色或被動地為別人工作。當一個人從事自己所喜歡的職業時,他的心情是愉快的,態度是積極的,而且他也很有可能在所喜歡的領域裡發揮最大的才能,創造最佳的成績。
〃我到底喜歡什麼?〃這是每一個人在面臨人生選擇的時候必須回答的問題。瞭解自己的喜好,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這是最重要的。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愛好才能充分調動生命的激情和創造性,從而引領我們走向成功。人生最大的失敗不在於你沒有得到你想得到的,而在於你沒有去做你想做的。在我看來,幸福的一生就是一直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的人多半都在做他們討厭的工作,卻又必須逼自己把討厭的事情做好。他們對工作缺少熱情,找不到工作的樂趣,常常失去動力。不信,你們可以去調查一下,看看有多少人對自己的工作是感興趣的、滿意的。很多人工作只是為了賺錢。〃感謝上帝,今天終於是星期五了!〃那些為掙錢而工作的人口中經常唸叨著這句話。如果你上班只是為了掙錢,那麼日子就會變得很長,工作也會顯得很枯燥,你每天都在盼望的就是擺脫工作的那一刻。厭倦並非來自超負荷工作,而是因為你對自己的工作毫無興趣。在工具性的觀點下,工作是為了賺取收入來支援我們去做工作外真正想做的事情,這是典型的消費者導向的工作觀:工作是產生收入的工具。如果你僅僅是為了錢而工作,那麼你的收入一定不會太高。
美國赫門米勒傢俱公司的總裁賽蒙曾經說過:〃為什麼工作不能夠是我們生命中美好的事情?為什麼我們把工作看成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而未能珍惜和讚美它?為什麼工作不能夠是人們終其一生髮展道德與價值觀、表現人文關懷與藝術的基石?為什麼人們不能從工作中去體會事物設計的美,感受過程的美,並試著欣賞可持之恆久的價值之美?〃
〃通用之神〃韋爾奇推崇美國當代思想家彼德·里根,他覺得里根將人生面對選擇的意義講述得十分透徹:〃要麼就是第一或第二,要麼就轉行。〃
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一生不再只有一次選擇,如果擇業再執意於一個方向,日後說不定會後悔。當然,如果一開始就知道自己一生要追求的目標,這個目標又能讓自己生活如意,這樣的執意也不妨事,可是事情往往並不盡如人意:大學畢業進單位,兢兢業業工作幾年,但領導不賞識,想跳槽,又無所適從;年過三十,工作無所成就,想下海又怕嗆水;對這個行業的興趣漸漸喪失,可是已做得非常熟練,該不該改行。。。。。。種種煩惱,經常使人困惑迷茫。
關於興趣,我們不妨來看看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論述。
1975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美國生物學家戴維·巴爾德摩說:〃如果你要預測一個人是否成功,是否能成為偉大的科學家,那麼我認為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他能否樂在其中。〃
1994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美國藥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