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五說著無意,可是花筱翠全都記到心裡邊了。
花筱翠帶上供品挎著藍子,沒費嘛勁出村就找到煎餅禿的墳頭。放下籃子,把墳前的木牌子擦擦乾淨,墳前擺上煎餅禿愛吃的豬頭肉、倒上滿滿一大碗酒,還有從天津帶來的大八件點心。點亮兩根白洋臘,對著火頭又引燃一箍供香插在土裡邊,這才默默地跪在墳前燒紙。
這可不是一般的寡婦上墳,更不是普通人家悼念亡者,且不說煎餅禿的死,她有多大的罪過。單憑棄夫離傢俬奔這項,光天化日回來能在亡夫墳前這麼下跪,就夠編出大戲的了。
寡婦上墳怎麼也得哭幾聲,可惜花筱翠不會,哭怎麼還不會?對了,老孃們哭漢子,不像男人一樣,張開大嘴咧咧幾聲那麼簡單。天津衛的老孃兒們,不論弔孝還是哭自家人,那是一套一套的。那年老王爺死的時候,畫龍點睛的介紹了一些,看官有興趣翻翻前邊參考一下,就知道要是讓花筱翠照本宣科,那得有多麼麻煩了,所以她不知道怎麼哭,或說不會哭。
花筱翠沒有這方面的薰陶和傳授,她也沒有這方面的生活體驗可資借鑑,怎麼辦呢?這個,花筱翠也早準備好了,不會哭咱會唱呀。
唱,並不是在墳地裡開堂會,跟電匣子似的想唱嘛就唱嘛。唱《大西廂》,唱《寶玉探晴雯》?那樣的鼓曲兒肯定不行,味兒也不對呀!花筱翠最拿手張口就來的,自然是落子(眼下叫評戲了),只能從落子裡邊想辦法。這不是寫家想的,是人家自己想的,從花筱翠打定主意上墳就開始想了,想了至少小半年了。
自己編詞兒唱落子的調兒,也不能逮哪出唱哪出,《馬寡婦開店》、《小兩口逗趣》、《花為媒》這個都不行,得找那悲調的。落子唱段本身就靠近口語,選對了曲調最能讓人掉眼淚,也能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落子裡面悲調多,像《孟姜女尋夫》、《秦雪梅弔孝》、《哭五更》、《賣藍衫》都特別悲,最後決定採用《哭五更》裡面的大悲調。
別人上墳,想到哪兒哭到哪兒,即興突嚕詞兒沒有事先打稿的,花筱翠則是有準備的。有位戲曲理論家看到這一折兒,稱花筱翠不愧是落子名優,選《哭五更》的曲調哭煎餅禿,別提多貼切了。首先這個曲調,在當時是天津最流行的曲調,適合人們接受容易產生共鳴。其次,《哭五更》說的就是獨流鎮的故事,其中有段唱詞兒當地大人孩子都會哼哼,原詞兒開頭是這麼唱的:“一更啊鼓兒多哎呀唉,我家住在獨流哎鎮呀,我靠著哎哎哎織蒲席,我身哎上穿的破衣羅索哎呀哎哎呀……”
不知道花筱翠買了多少燒紙,說了這麼多,她那燒紙還有一大堆呢。燒得差不多了,她開始帶著哭調唱上了,甩腔就省略了,她的哭詞兒大體是這樣的:“哭一聲我的夫啊,大名煎餅禿哎。大禍臨頭命不該都怪我太糊塗,忘恩負義的奴家俺失足上了賊船,讓俺沒法哭哎,俺的那個夫。天上打雷恨不能劈死狠心的賊,最可憐我兒乖乖缺娘又喪父哎,禍根還是迷心竅的奴家負心不知足。哎呀唉,俺打定主意為你守墓哎,直到我兒長成參天大樹,俺的夫大名煎餅禿,庇廕著孩兒個子高來胳膊粗,建功立業有心路哎。到那時俺的夫,俺一頭撞死在你的墳前,陪為夫的走在黃泉路,陪為夫的直到閻王殿,十八層地獄替為夫下哎,各式樣的刑罰替為夫扛唉唉唉,怎麼樣的判罰奴家全都服……”
花筱翠一行鼻涕兩行淚的夾哭帶唱,村裡的孩子們從來沒聽過,開始還愣著發呆,不大會聽明白了。紛紛朝花筱翠扔著土塊坷垃,他們也有詞兒,唱開了童謠:“煎餅禿子死的冤,一付石磨身上栓;煎餅禿子死的慘,一把菜刀頭上砍;煎餅禿子死的怪,一對男女使的壞!”
花筱翠充耳不聞,繼續哭道:“為夫啊,你的陰魂不散顯顯靈哎,把俺招去……”一塊土坷垃砸過來,正好砸在腦袋上,花筱翠的哭聲嘎然而止,孩子們一鬨而散。
花筱翠把最後一把燒紙扔進火堆,猛抬頭,半懸空出現一個酒葫蘆,繞著圈在墳頭上灑著酒,花筱翠抬起淚眼,發現眼前站個女人在灑酒。白蝴蝶朝她點點頭,算是打招呼,“俺是德旺家的,他老人家讓俺過來勸勸你,凡事要想開點,別哭壞了身子。”
花筱翠看著白蝴蝶,心想德旺爺娶妻了,這些年物是人非,沒想到德旺爺還是那股熱心腸,“德旺爺,他老人家好嗎?你……見你好面熟呀。”
白蝴蝶不緊不慢地說:“興許咱們見過面,我也是從吳家大院逃出來的。”
正文 四十一回悲曲祭夫了心願;紅顏懸樑險喪身三
(更新時間:20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