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開始著惱:“你有完沒完?難道我出的醜還不夠多麼?一次演練而已,誰有空跟你計較。我問皇上對此事怎麼決定,你不要跟我東拉西扯!”
江原這才識趣地起身坐到另一邊:“好罷,告訴你。這一戰,父皇不會用你,他的意思你還是專心做你的事,不必多作理會。”
我平靜道:“我明白。我問的是皇上對這場戰役的預期,是想贏,還是想輸?”
江原笑起來:“你問的好笑,誰還想打敗仗不成?”
“皇上是想給南越一個警告?”
“不,”江原正色道,“他要給將士們信心。北魏稱臣多年,人人心中都有憤懣不平之意,可是內心深處對南越或多或少還有畏懼之心。許多年長的兵將還對過去的失敗記憶猶新,十幾年來的對峙也是敗多勝少。”他看看我,“尤其你鎮守荊襄以後,形勢更是嚴峻,不慘敗已算好了。除了韓王因封地所在才不得不硬撐,哪有將領願意主動請纓?所以父皇覺得魏軍十分需要正式勝一次,破去軍中對南越的不正心態,以免將來進攻南越遇到阻力。”
我奇道:“什麼阻力?我看合朝官員們都是野心勃勃,一副誓要進取天下的姿態。”
江原看著我笑道:“除了真正目光長遠的人,很多人只是做表面文章。父皇繼位以來誓要一雪國恥,更有進取天下之心,這是千古功業,哪個不讚揚他有雄才大略?哪個普通士兵百姓不為此擁戴?這種情勢下如果有誰明白表示退縮,勸說父皇止步於此,立時會受到無數指責。皆因導向如此,這是個人無力改變的事。你不怕死地說要割地退讓,很多人極力反對,這也是情勢所致。他們內心未必不願意討好南越,可是當真有人提出來時,捍衛一下領土總是對的。”
我恍然:“那麼說我的主張得以實施,其實也有部分朝臣默許支援的原因。”
江原無奈地嘆:“越王殿下,你還是太天真了。明哲保身的人哪裡都有,只在於如何操縱。”
我不在乎他的長吁短嘆,繼續方才的話題:“南越剛得三城,又主動挑戰,師出無名,實在是不不智之舉。如果我們勝了,不但大快人心,而南越畢竟不義在先,便也無理由再度尋釁,正可為我新軍爭取更多時間。好!皇上的確見識卓然。——不知主帥是誰?”
“韓王。”
“什麼!”
江原道:“你不要因為自己屢敗韓王,就小看了他。韓王自從被罰後求戰心切,父皇也是想給他一個立功的機會。再說此戰雖意義重大,卻不是什麼關鍵,你又已不在南越,以江進的能力足夠了。”
我皺眉:“不是我小看他,若他做主將,就算得勝,也不可能大勝。”
江原想了想:“你斷定霍信會為主帥?”
我笑:“不是霍信,難道會是宋師承,或者宋然?再或者趙葑?南越數得出的大將只有寥寥幾人,霍信一旦做主將,絕不會允許自己出差錯。”
江原不同意道:“以江進此時處境而言,一樣不會允許自己失敗。”
我敲敲桌面:“那好,就算如此。韓王駐軍在南陽一帶,難道要他在南越視線下把軍隊全部遷移到江淮不成?他事先跟越軍說好了等他來了再打?”
江原把玩著桌上的筆:“凌悅,有一件事忘了先跟你說明。”
我警惕:“什麼事?”
“父皇另一個意思是,韓王來做主帥,只需隨身攜帶親衛營就夠了,兵力還是從江淮大營中出。兩國如今在江淮拉鋸,還是以陸戰居多,南營的兵力盡夠。”
我不由挑起眉,離開了椅背湊近他問:“這就是說,把我的兵權交給他咯?”
“南營嚴格來說還不算你的麾下。”
“那我至少還有治軍權。”
江原似乎愣了愣:“凌悅,我沒想到你對兵權這麼執著。為了增強實力我進言將南營交給你治理,難道大局當前,你不能交出來?”
我倚回椅中,看天:“我也是為了大局著想。不是我說話難聽,江進不會勝的。”
江原試圖說服我:“南營兵將也同樣憋著一股氣,首先氣勢上不會輸,其次他們與越軍交戰還算有經驗,單拼陸戰,也極有優勢。”
我神色譏諷:“皇上真是隻考慮南營的優勢麼?過去南營是晉王一手經營,晉王失勢,軍中部分將士對晉王還有舊情,他們或許會對朝廷有怨言,藉此一戰,即可利用他們求戰之心加以籠絡,更可藉此削弱南營的兵力,以減少潛在威脅。你告訴我,他有沒有這樣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