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中國擁有“兩彈”的最具決定性的因素。
錢學森、任新民、黃緯祿、錢三強、朱光亞、王淦昌、鄧稼先、程開甲等著名科學家,以他們的淵博知識和高度負責精神,為“兩彈”的研製成功嘔心瀝血,作出了傑出貢獻。
所以人們從不同角度,有時稱頌上述人物為導彈或原子彈之父,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在更多的人們心目中,把聶榮臻看做是中國的“兩彈”之父。
這一看法,也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公認。
這是因為聶榮臻在研製“兩彈”的程序中,承上啟下,起著獨特的作用。
他透過大量的組織領導工作,把毛澤東、周恩來等以及中央和軍委的重大決策,化作為具體的行動規劃或計劃;又把科技戰線上的各種力量凝聚在一起,使他們的巨大潛力和積極性,得到強有力的支援和充分的發揮。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一節決心把後半生獻給祖國的科技事業(3)
終於使中國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奇蹟般地研製出了導彈和原子彈。
這方面的成就是舉世矚目的。
一掃新中國建立前百年沉痾的形象,躋身世界上少數幾個核強國之列,使每個炎黃子孫深感自豪。
國際上無論是朋友或敵人,無不對此刮目相看。
因此,聶榮臻的名字長久地留在人們的心中。
第二節為研製導彈、原子彈、人造衛星開路(1)
為研製導彈、原子彈、人造衛星開路
1955年1月15日,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
這次會議是周恩來安排的,特地邀請了李四光、錢三強兩位科學家和地質部副部長劉傑列席。
聶榮臻出席了會議。
會上由錢三強向到會的中央領導人講解原子彈原理。
他按照周恩來的交代,講得詳細而又通俗。
毛澤東等到會人員都像虔誠的學生那樣靜靜地聽著。
從他們不斷地點頭微笑中,可以看出,錢三強的講解是成功的,引起了聽眾的濃厚興趣。
講完原理,李四光讓操作人員演示蓋革計數器探測鈾礦石的實驗。
當儀器在鈾礦石邊上發出“嘎嘎”的響聲時,聶榮臻與所有到會人員一樣,特別高興,會場氣氛活躍起來。
毛澤東邊吸菸邊站起來說:“我們國家,現在已經知道有鈾礦,進一步勘探,一定會找出更多的鈾礦來。
解放以來,我們也訓練了一些人,科學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礎,創造了一定的條件。
過去幾年其他的事情很多,還來不及抓這件事。
這件事總是要抓的,現在到時候了,該抓了。
只要排上日程,認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來。”
毛澤東說的這件事,就是指原子彈。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重大決策。
毛澤東的自信心,感染與鼓舞了所有到會的人,給聶榮臻留下極深的印象。
他像戰爭年代信賴毛澤東的每一個戰略決策一樣,深信中國一定能研製出自己的原子彈。
吃飯的時候,周恩來提議大家乾杯。
毛澤東舉起酒杯說:“好,那我們就為我國的原子能事業的發展乾杯!”這年7月,聶榮臻同陳雲、薄一波一起,被中共中央指定為領導原子能事業發展工作的三人小組成員。
幾個月後,研製導彈的問題也逐步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
1955年10月,著名火箭科學家錢學森衝破重重障礙,從美國回國。
在中國國防現代化的程序中,特別是在發展導彈、火箭武器方面,他作出了重大貢獻。
1955年12月,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火箭專業教授任新民等,向中央軍委寫信,提出了在中國研製火箭武器的建議。
中國的導彈研製工作,從此,被正式提到中央和軍委的議事日程上了。
1955年冬,錢學森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訪問。
陳賡院長向他請教,中國研製導彈火箭武器的前景如何?錢學森的答覆是肯定的,中國可以進行導彈武器的研究。
得到了這樣的結論後,陳賡就為此事積極奔走。
1956年元旦,陳賡、葉劍英、錢學森向周恩來彙報了研製導彈的設想。
周恩來很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