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錢學森說:“你寫個報告吧!”1956年2月,錢學森給國務院寫了關於《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
這份意見書,進一步引起了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對發展中國導彈事業的高度重視,多次開會研究。
聶榮臻對任新民、錢學森的意見仔細閱讀,然後對身邊工作人員說:“這兩個報告很好,他們實際上已經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描繪了實施藍圖。”
3月,在第二次軍委擴大會議上,彭德懷說:“中國要搞核子武器和導彈。”
3月14日,周恩來主持會議,聽取了錢學森彙報關於在中國發展導彈技術的設想。
會議決定,成立導彈航空科學研究方面的領導機構——國防部航空工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航委)。
4月13日,國防部通知,航委正式成立,由聶榮臻任主任。
4月25日,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中進一步明確指出:中國“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第二節為研製導彈、原子彈、人造衛星開路(2)
聶榮臻受命領導研製“兩彈”的任務以後,經反覆考慮,認為首先是要組建機構和組織隊伍,這是科學研究方面奠基性的工作,否則,中國底子太薄,又面臨帝國主義封鎖,一切將無從談起。
1956年5月10日,聶榮臻提出了《關於建立中國導彈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見》報告。
他在這份報告中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英國、法國等都在大力進行各種導彈的研製工作。
為適應中國國防現代化的需要,必須立即開始導彈的研製與培養技術人才的工作。
要以最大的速度,在幾年內研製成功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導彈。
為此,建議在航委下面設立統一管理導彈研製工作的導彈管理局;建立導彈研究院,以錢學森為院長,儘快開展導彈研製工作;建立自動控制、無線電定位等研究所,加速建立電子元器件研究所。
中央軍委5月26日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這個報告,出席會議的有周恩來、彭德懷等。
周恩來在會上作了重要指示:一、導彈的研究方針是先突破一點,不能等一切條件都具備了,才開始研究和生產。
二、需要的專家和行政幹部,同意從工業部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軍隊中抽調。
三、同意組建導彈管理局,由鍾夫翔任局長;同意錢學森為導彈研究院院長。
四、電子技術方面,可以先從培養人才開始,在西安設立軍事通訊學院。
會議討論透過了聶榮臻的方案。
周恩來和軍委確定,由聶榮臻全權落實這個方案。
會後聶榮臻要安東等儘快去找總後勤部、空軍、北京軍區的領導人商量,為導彈研究院尋找院址,以便開展工作。
幾天以後,安東彙報說,各單位領導聽說要搞導彈研究,都很支援。
經過協商,解放軍一二四療養院、北京軍區一六療養院、北京空軍四六六醫院可以撥出來供導彈研究院使用。
聶榮臻聽了很高興。
5月29日,聶榮臻邀請國務院秘書長習仲勳、副總參謀長兼軍事工程學院院長陳賡、國家科委副主任範長江、一機部部長黃敬、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勁夫、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等國務院各部委領導33人開會,商量為導彈研究院選調科技骨幹的問題。
聶榮臻在會上說,發展尖端武器迫在眉睫,帝國主義國家封鎖我們,不能指望從他們那裡能得到什麼東西,社會主義國家特別是蘇聯的技術援助,可以爭取,但還沒有落實,中央下了決心要搞,當前急需的是各類人才,請在座各位大力支援,鼎力相助。
陳賡大將首先發言,明確表示,搞導彈需要集中全國的有關技術力量,才有可能進行下去。
為此,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將抽出6名教授支援航委。
陳賡表示了鮮明的態度之後,各個部委、科學院都表示盡力支援航委的工作,給航委提供用人方便。
會議達到了預期目的。
會後,包括任新民、屠守鍔、梁守、莊逢甘等在內的數十名高階和中級科技人員,經國務院批准後,很快到正在籌建中的國防部五院報到。
人們從事國防科技的熱情很高,把這看成是無上光榮的事業。
許多人甚至連調令都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