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4 / 4)

小說:聶榮臻的非常之路 作者:圈圈

有收到,接到電話就來報到了。

以後又調入了蔡金濤、黃緯祿、吳朔平、姚桐彬等專家,接收了當年分配的一百多名大學畢業生,組成了中國發展導彈事業的第一批骨幹力量。

4個多月以後,為了解決五院科技幹部奇缺的困難,聶榮臻又建議,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北京航空學院、北京工業學院組建導彈專業,在通訊學院、郵電學院、交通大學、清華大學等高等院校,設定有關導彈的專業。

建議得到中央批准。

這為日後導彈、火箭事業的發展奠定了技術力量基礎。

1956年7月,導彈管理局正式成立。

第二節為研製導彈、原子彈、人造衛星開路(3)

10月8日導彈研究院成立,下面設立了10個研究室。

1958年6月10日,中共中央通知,為了加強黨的一元化領導,決定成立直屬中央政治局的科學小組,聶榮臻為組長。

聶榮臻在工作實踐中感到,要統一領導光有黨內措施還不夠,必須在行政上也採取有力措施。

為此,3個月後,他向彭德懷彙報:鑑於國防尖端科研工作已經在軍隊和地方的研究機構、院校、工業部門廣泛展開,單靠航委領導,已難以勝任,建議在航委的基礎上,充實力量,改組為統一領導國防科研工作的行政領導機構。

彭德懷錶示贊成,要聶榮臻代軍委起草向中央的報告。

在聶榮臻起草的報告中說:“國防科學技術的研究已經掀起了一個高潮,並且獲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有些相同的專案,幾個單位都在設計和試製;各研究機構之間互通情報交流經驗不夠;試製趕不上設計;設計、試製和使用單位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絡等。”

為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因素,統一組織力量,把研究設計、試製和使用三方面緊密結合起來,加強組織領導、規劃協調,並進行監督檢查,“建議把原國防部航空業委員會的工作範圍加以擴大,改為國防部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簡稱國防科委),在軍委、中央科學小組領導下工作。”

10月16日,中央批准了軍委的報告。

國防科委以聶榮臻為主任,陳賡為副主任,以後又增加了劉亞樓、張愛萍、萬毅為副主任。

國防科委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領導下,對國防科技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

在導彈研究機構建設方面,到1957年,聶榮臻曾先後18次召集各有關方面負責人開會,商討為五院繼續選調科技骨幹、黨政骨幹、大學畢業生。

到1961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