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長期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裡被關注著、被要求著、被期待著、被羨慕著、被議論著……就想暫時避開現實,度假就是一種暫時的迴避,就讓人身心放鬆。但是若讓一個人從此不再回到他本來的現實中,而且這個人在他的現實中還是受到不少注目的,那這種令他突然遠離了他的如火如荼的現實的感覺也跟坐牢似的了。難怪一些只是為了來加拿大換取公民身份再回國的人,把必須在加拿大住滿三年的過程,稱作“坐移民監”。
幾年前,張曼玉在巴黎乘坐地鐵和普通的乘客擠在一張座椅上,也無需戴上墨鏡,她覺得自在輕鬆,因為沒人多看她一眼,更沒什麼圍觀人群了。大明星平日在香港出行頗有負擔,一舉一動都要小心太多盯著的眼睛。一旦可以像普通老百姓一樣逛街購物乘地鐵,輕鬆的感覺就像給自己放大假一樣。但是若假期變成日常一年到頭365天都這樣,可就受不了了。當張曼玉從巴黎回到香港,立刻又被影迷包圍,在出門的時候又要趕緊戴上墨鏡了。不過香港讓她心裡的感覺是熱乎乎的。不錯,在巴黎是自在,不戴墨鏡走在大街上也沒人追著看。可是絕對是沒有在香港的熱鬧和心裡的熱乎。想起另一位在中國家喻戶曉的美籍華裔女人,多年前在南京最豪華的一家商場為她的專櫃揭幕並與顧客見面,人群湧動差點沒把櫃檯擠塌。她身邊的助手悄悄跟我說,她喜歡回中國,要的就是這個感覺。所以明星們即使沒演什麼東西,時不時也要弄點事兒炒作一把,哪怕是醜事,目的是別讓自己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 想看書來
沒人多看你一眼(2)
其實,又何止是明星怕沒人看他(她)?即使普通人,儘管原本也沒人注意,但誰內心裡又不想引人注目,讓人多看兩眼呢?年輕的女孩子極盡裝扮之能事,長相平平者更要設法把自己弄得出色出挑,以求回頭率。有人可以不屑於女人的這種小虛榮,可誰不想得到更大的虛榮?在其他的層面,比如權力、金錢等任何代表成功和地位的方面讓人多看兩眼呢?中國人素來講求出人頭地,古時候,若非世襲官宦之家,草民百姓出人頭地的路猶如華山一條道———惟有透過科舉贏得榜上之名,哪裡像現在“行行出狀元”?唱支歌一夜之間變成“超女”即刻就紅遍全中國,出門就也非戴上墨鏡不可了。
移民來加拿大,這被人多看兩眼的感覺就找不到了。別說像我初來乍到時只能步步緊跟先生,自己的“花頭”蕩然無存,哪裡有人多看你一眼?就算有些人出類拔萃,一來就有相當的職位等著,年薪十萬加幣以上;又或者有的財大氣粗,一下飛機就買下西區有五六個臥室的別墅,然後開著嶄新的BMW天天跑高爾夫球場……夠神氣吧?可惜也沒人多看你一眼。
不在乎別人的眼光,是北美的風格。可惜我們華人多是習慣了熱鬧,喜歡在熱鬧中捧別人的場和被人家捧場,比如開著私家飛機,乘著私家遊艇都沒人多看一眼,豈不很寂寞嗎?我們喜歡成為熱點、亮點,其實原本不熱不亮,我們也得想法子把它炒熱炒亮。這是不是我們的民族性之一呢?我們實在不大習慣自己玩自己的,就像小孩子時不時要鬧騰一下,引起大人的關注。
現在加拿大華裔人口連年呈上升趨勢,是少數族裔中人口最為眾多的。人多了,固然麻煩,許多移民出來的人之所以出來的原因之一不也是因為國內的人太多了嗎?但是人太少了,也沒勁,折騰不起來,比如你開個店也沒幾個人進來;你美麗妖嬈,走在街上也沒幾個人看你。因為街上本來就沒什麼人。不過現在華人越來越多,像大溫哥華地區的列治文市(RICHMOND),百分之四十的華裔,參加競選的人,甭管面板白的黑的,都得買黃面板的賬,畢竟快一半的選票啊,誰敢說“I DON’T CARE”(我不在乎)呢?於是在加拿大市選、省選和聯邦大選的時候,華裔真的是被多看了好幾眼。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具體的個人來說,依然是沒有得到被多看一眼的滿足的。於是就有人自己組織社團、結幫成夥,然後就可以做一個“部落的頭領”,就可以在本來沒人多看一眼的名字前面冠以某個頭銜,那頭銜總是比自己的名字要引人注目一些,於是那頭銜後面的名字也就跟著讓人要多看一眼了。不過,看來看去,也是沒有多大意思的,基本上還是卡拉OK自娛自樂似的,不過是在主流社會之外的某一個小圈子裡自以為“著名”罷了。
不過已經選擇了移民的,並且在這裡長居的,有人看沒人看,最終都是要適應的,浮躁的心終究是要平靜下來的。最是忍受不了沒人多看一眼的寂寞的是某些個國內來的“著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