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部分(1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這是一個致命的,而且無法透過技術加以彌補的缺陷。

可以說,這也是打垮美國艦隊的關鍵!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138章 極速狂飈

頂住第一輪導彈攻擊之後,位於艦隊最西面的那艘多用途驅逐艦率先啟動雷達。因為強制電磁干擾系統的作用半徑在30千米左右,距離越遠,受到的影響就越小,而第一批導彈是從東面飛來的,所以由位於艦隊最東面的戰艦使用強制電磁干擾系統,而位於艦隊最西面的戰艦受到的影響最小。

“俄勒岡”號航母戰鬥群沒有任何喘息機會,第二批導彈接踵而來。

更重要的是,這批導彈是從南面飛來的。

驅逐艦上的雷達僅用2秒鐘就對來襲的導彈掃描了20次,計算出了導彈群的方位、距離、速度、高度、數量等等重要引數,隨後又用了2秒鐘,把這些重要的資料傳送給了艦隊裡的其他戰艦。

事實上,已經沒有必要分享戰場資訊了。

就算在之前的戰鬥中沒有使用強制電磁干擾系統,艦隊的電子裝置、特別是引導防空導彈的火控雷達沒有癱瘓,因為剛剛以最大能力攔截了第一批導彈,所以艦隊裡各艘戰艦上剩餘的防空導彈根本無法攔截第二批導彈。

更重要的是,第二批導彈被發現的時候,距離艦隊不到60千米,留給艦隊的反應時間只有10多秒,根本來不及組織防空作戰。面對這樣的攻擊,唯一的辦法就是再次使用強制電磁干擾系統。因為強制電磁干擾系統的作用範圍在30千米左右,超過了艦隊防空作戰時的活動範圍,所以按照美國海軍的作戰守則,在這種情況下是“誰發現、誰負責”。也就是說,由發現導彈的戰艦引爆強制電磁干擾系統,將戰場資訊傳送給其他戰艦,僅僅是為了讓其戰艦做好準備。

問題是,在10來秒的時間內,其他戰艦能夠做好準備嗎?

要知道,在此之前,艦隊剛剛頂住了一輪攻擊,位於最東面的驅逐艦啟動了強制電磁干擾系統,在第二批導彈到達的時候,艦隊東面的戰艦還在檢查電子系統,有些戰艦的火控系統甚至沒有聯接到戰術資訊共享平臺上,也就無法獲得其他戰艦提供的戰場資訊,也就無法應對即將到來的第二次強制電磁干擾。

當然,負責艦隊防空的那艘驅逐艦不會因此不使用強制電磁干擾系統。

控制驅逐艦的不是艦長、也不是戰艦上的其他軍官,而是一臺具有初級人工智慧的火控計算機。這臺基於神經網路技術的計算機除了能夠對程式進行分析之外,還能對獲取的戰場資訊進行分析,並且對分析結果做出判斷。當時戰艦上的雷達發現了大約200個具有威脅的空中目標,火控計算機據此分析得出的結論是,艦隊剩餘的防空反導能力不足以擊落全部反艦導彈,3艘航母均將遭到重創。根據這個結論,火控計算機就能按照提前設定好的程式啟動戰艦上的強制電磁干擾系統。

當然,強制電磁干擾系統也不是萬能的。

印度戰爭期間,共和國空軍與海軍就用行動證明,強制電磁干擾系統存在缺陷,採用適當的辦法就能削弱其影響力。在眾多的辦法中,提高反艦導彈的飛行速度就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之一。

強制電磁干擾系統出現之後,世界各國的新一代反艦導彈都採用了對抗措施。除了某些採用閉路制導系統的反艦導彈之外,最常用的應對措施就是一種被稱為“鎖止系統”的非常簡單的控制系統。該控制系統的工作原理非常簡單,那就是在遇到強制電磁干擾的時候啟動某種類似於機械鎖的裝置,鎖定導彈的控制翼面,讓導彈以受到干擾前的狀態完成最後階段的飛行。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導彈變成了一枚普通炮彈。為了提高命中率,採用“鎖止系統”的導彈都具有兩個特點,一是非常快的末段飛行速度,二是直來直去的末段攻擊彈道。

隨著反艦導彈的最快飛行速度由21世紀初的3馬赫提高到10年代初的5馬赫、20年代初的6馬赫、20年代末的8馬赫、30年代初的10馬赫、直到現在的20馬赫,速度不再是反艦導彈的效能瓶頸,反而成為了反艦導彈的一大特色。

誰都知道,反艦導彈的速度越快,對戰艦的威脅越大。

如果反艦導彈的速度達到了20馬赫,即海平面速度相當於每秒6800米,即便遇到了敵人的強制電磁干擾,在“鎖止系統”的幫助下,對戰艦的命中率也超過了其他任何一種非制導彈藥。這不是簡單的推測,而是依靠實際資料的計算結果。對飛行速度高達每秒6800米的導彈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