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分鐘,印軍有足夠的時間發起反擊。
戰鬥持續到當天下午,第391裝甲旅只前進了5千米,距離港區還有5千米。
打到這個時候,繼續突擊的意義已經不大,印軍利用上午的幾個小時,在港區內部署了防禦陣地,而且做好了炸燬基礎設施的準備。只要突擊部隊進入港區,印軍就會炸掉僅存的基礎設施。
傅衛民不得不讓負責運輸彈藥物資的第394裝甲旅繞到維沙卡帕特南西南,從印軍防線側翼發起攻擊,開闢第二條進攻路線。
打到天黑前,第394裝甲旅才率先殺入港區。
印軍被迫向市區撤退,同時開始炸燬港口內的基礎設施。
對於維沙卡帕特南的戰鬥,裴承毅也束手無策。萬幸的是,制定戰術計劃的時候,裴承毅就考慮到印軍會炸燬港口基礎設施。更重要的是,維沙卡帕特南遭到多次轟炸,基礎設施的損壞情況非常嚴重,就算印軍不主動破壞,39軍佔領港區之後,也得安排工程部隊修復基礎設施。正是如此,裴承毅早就做好了相關準備。工程部隊已經在坎寧港待命,大批工程裝置做好了裝船的準備。因為運輸船沒有獨立投送能力,所以必須等到39軍佔領維沙卡帕特南之後,由兩棲突擊艦隊返回坎寧港,將工程部隊送過去。雖然這會耽擱2天,但是比起修復港口設施來說,根本算不了什麼。
關鍵就是39軍能不能順利打下維沙卡帕特南軍港。
隨著第394裝甲旅殺入港區,裴承毅也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印軍肯定會在市區內負隅頑抗,只是以印軍的戰鬥力,不會對39軍構成多大威脅。殲滅港區內的殘餘印軍後,兩棲突擊艦隊就會把運載的作戰物資送上岸。以39軍的作戰能力,在維沙卡帕特南堅守幾天不是問題。
此時,38軍已經開始攻打賴布林。
幹掉貢迪亞的印軍後,38軍在17日傍晚到達賴布林。雖然印軍發現39軍南下攻擊維沙卡帕特南之後,迅速調整防線,將重點放在了西面,但是在38軍到達前,印軍的防禦部署沒有完全到位。
問題是,38軍的進攻準備工作也沒到位。
從賈巴爾普爾出發時,38軍只攜帶了3天的作戰物資,因為貢迪亞的戰鬥打得比較激烈,所以38軍的物資消耗速度超過了預先估計。
到達賴布林郊區的時候,38軍已經沒有多少作戰物資了。
當天晚上,38軍重點構築防線。
運送作戰物資的列車已經在17日下午出發,預計將在18日上午到達貢迪亞。因為還沒有打下那格浦爾,從賈巴爾普爾到貢迪亞的鐵路線又受到了印軍的威脅,所以裴承毅一次性派出了5列列車,總共向38軍運送了40000噸作戰物資。
現在的問題是,要不要集中力量打下那格浦爾。
從攻打賴布林的角度出發,只有首先打下那格浦爾,才能確保補給線的安全。雖然印軍暫時沒有對賈巴爾普爾構成威脅,但是38軍攻打賴布林之後,肯定無力守衛補給線,印軍就會抓住機會破壞從賈巴爾普爾到貢迫亞的鐵路線。
不得不承認,印軍指揮官不全是庸碌之輩。
17日夜間,駐紮在沃爾塔的印軍就開始騷擾36軍。
收到訊息的時候,裴承毅也非常驚訝,因為印軍沒有大舉反擊,而是以小股滲透的方式襲擊36軍的防線,讓36軍不得不疲於奔命。當然,這話說得有點嚴重,36軍本來就是戰略反應軍,非常擅長打小規棋突擊戰,應付印軍的騷擾不是問題。問題是,36軍必須集中力量對付印軍大騷擾部隊,肯定無力攻打那格浦爾。再說了,部署在那格浦爾方向上的只有36軍的第363機械化步兵旅,另外2個戰鬥旅分散在防線上,根本無法集中兵力攻打那格哺爾。
印軍的反擊行動暴露了印軍的意圖,那就是切斷38軍的補給線。
到此,強攻賴布林已經不大可能。
事實上,裴承毅也沒有想過強攻賴布林。
36軍、38軍與39軍在東面的表現,全都在為攻打蘇拉特服務。
17日夜間,除了54軍在蘇拉特東面做好了進攻準備之外,21軍守住了防線左翼,24軍站在了54軍南面,37軍已經到達嫩杜巴爾,27軍則守住了後方防線。也就是說,裴承毅在蘇拉特方向上集中了5個軍的兵力,就算除掉擔任防禦任務的21軍與27軍,仍然能夠用3個軍攻打蘇拉特。
3個軍的兵力不算多,但是不要低估54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