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開始解決地區內發展平衡問題。在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中,歐盟沒有把出現主權債務危機的希臘、葡萄牙、愛爾蘭、西班牙、義大利等國掃地出門,除了由法德主導的歐洲政治一體化程序之外,與歐洲民眾早就認同了的共同發展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歐州之後,在解決地區內平衡問題方面做得最好的就屬北美地區了。由美國主導的“北美貿易自由區”在很大的程度上將北美地區最大的三個國家融合在了一起,在促進地區內共同發展方面做出了極為顯著的貢獻。美國與加拿大是發達國家,基礎實力雄厚,不存在共同發展方面的問題,受影響最大的當屬墨西哥。從某種意義上講,擁有一億多人的墨西哥能夠大踏步的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作用居功至偉。美國也不是沒有得到好處,作為發達國家的墨西哥在西約集團中的重要地位與重要作用,為該集團的拉美地區的擴張提供了最堅實的基礎。
從2013年開始,共和國也在努力解決地區內平衡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在此之前共和國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就是為了縮小地區內差異。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後,共和國提出了“中國…南亞共同體市場”;南海戰爭之後,共和國不遺餘力的幫助寮國、柬埔寨、越南等國發展經濟;半島戰爭之後,共和國全力扶持朝鮮;印度戰爭之後,共和國不但幫助印度進行戰後重建,還將印度納入了“亞洲環印度洋經濟共同體”;這些舉動,無一例外的都是為了促進地區內發展平衡。
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是否平衡,與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有著密切關係,越發達的地區,經濟發展越平衡。更重要的是,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該地區核心國家的國際地位。美國能夠稱霸全球數十年,與北美地區的發展水平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共和國能夠向美國叫板,也與東亞地區發展水平有直接關係。當然經濟發展水平與地區核心國家的作用是相互的,因為沒有一個起到絕對主導作用的核心國家,所以歐盟才沒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大國。
由此可見,共和國在非洲取得的成功,與區域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準確的說,幫助非洲國家的時候,共和國把準了脈,理清了病症,並且下對了藥。如果針對某一個非洲國家,非洲的貧困問題永遠得不到解決,只有提到區域的高度上,才能根除非洲的“貧困病”。
毋庸置疑,在搞發展方面,顧衛民確實有一手。
在顧衛民之前,雖然王元慶也非常重視非州問題,別的不說,在擔任國家副元首與國家元首的10年間,王元慶正式外訪12次,其中訪問的非洲國家佔了六成左右,但是在解決非洲貧困的問題上,王元慶沒有提出多少有價值的建議,也沒有采取多少行動,大部分時候多是以放任自流的方式,由民間企業去開拓非州市場。
進軍非洲的時候,共和國必須面對一個巨大的挑戰,那就是“地頭蛇”。
從某種意義上講,王元慶不肯在非州問題上來取更加積極的行動,與非洲的幾個地區性強國有很大的關係。
在少有的幾個非洲強國中,南非最值得關注。
與眾多“非州兄弟”相比,南非的條件算得上得天獨厚。地理位置方面,位於非洲大陸南端的南非只與不成氣候的奈米比亞、波札那、辛巴威與莫三比克相鄰(另外還有賴索托與史瓦濟蘭兩個被南非包裹著的鄰國),基本上沒有外來威脅,而且受奈米布沙漠與卡納哈迪沙漠的阻擋,南非基本上不用考慮北方窮親戚家的難民湧入自己的家園。因為地處南溫帶,受印度洋與南大西洋的影響,氣候適合農業生產,所以南非的農業非常發達,不但能夠保證糧食自給自足,還是非洲少有的糧食輸出國之一,另外還盛產花卉、水果,大量輸出肉牛、羊毛、山羊等畜牧產品。礦產資源方面,南非是世界五大礦產國之一(排在並面的是俄羅斯、共和國、美國與澳大利亞),黃金、鉑族金屬、錳、釩、鉻、鈦、矽鋁酸鹽的儲量均居世界第一,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開採國之一。憑藉雄厚的資源優勢,南非建立起了以鋼鐵為主的製造業、建築業、能源產業與礦業為主的工業體系,是非州地區唯一憑自身發展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在推動工業化程序的時候,南非建起了非州地區最完善的基礎設施,公路與鐵路交通非常發達,還是海運強國。
正是如此,在2025年,南非成為了第一個步入發達國家行列的非洲國家。
憑藉非洲地區最強大的綜合國力,以及在經濟建設上取得的成就,南非在非洲地區擁有很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