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首輪轟炸取得戰果超過了預期,所以空軍在第二輪大規模轟炸開始前的作戰任務並不繁重。為了確保完成第二輪轟炸任務,支援空降兵攻打西里古裡,空軍還讓部分作為預備隊的戰術航空兵部隊做好了出擊準備。
12點50分,作戰行動按計劃開始。
此次的轟炸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西里古裡周邊地區的印軍設施與防禦陣地。
為了最大限度的打垮印軍的抵抗意志,空軍調動了3個J…16A大隊(其中1個大隊還沒有完成所有訓練)、12個J…17A大隊、8個J…14C大隊、3個J…15C大隊,出動各類戰術戰鬥機722架(部分J…15C大隊的戰機數量只有18架)。空軍還調動了4個大隊的48架H…9B轟炸機(戰略航空兵在2033年改編,大隊規模縮小一半),準備在戰術戰鬥機之後對西里古裡進行大規模轟炸。空軍在此時投入戰略航空兵,主要原因就是H…9B機群可以部署在國內的戰略空軍基地,不用跟戰術航空兵搶用前線機場。換句話說,在前線空軍基地的支援保障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出動戰略航空兵是提高空軍打擊力量的唯一手段。
在一場戰鬥中投入700多架戰機,在現代戰爭中算得上空前了。
除了部署在後方戰略空軍基地的H…9B在11點之前起飛之外,戰術戰鬥機都在13點之前起飛。第一批戰術戰鬥機將在14點準時到達戰場,用防區外彈藥攻擊西里古裡附近的幾處重要目標,隨後大機群到達,用各種“經濟”彈藥進行凌空轟炸。
雖然空軍的戰鬥機不是導彈,不會存在起飛之後就無法召回的問題,但是裴承毅只能在14點之前下達撤消作戰行動的命令,不然就來不及召回戰鬥機。更關鍵的是,陸軍的作戰部隊是隨同空軍行動的!
早在12點30分,運載空降兵的第一批Y…16A機群就離開了西南地區的空軍基地。
因為運輸機的飛行速度更慢,所以運輸機群將在大約2個小時後到達西里古裡。按照作戰計劃,此時前期打擊行動已經結束,運輸機群將把空降兵投送到空軍開闢出來的空降場上。只要空降兵著陸,地面戰鬥就開始了。
也就是說,裴承毅最遲能在14點30分之前叫停。
當然,在元首下達了命令之後,這個問題已經不存在了。
13點40分,裴承毅下達了進攻命令。
可以說,非常及時。
因為首批戰鬥機還沒有到達戰區,所以部署在山南地區的遠端炮兵首先參戰。
在持續15分鐘的集中炮擊中,總共有隸屬於5個軍的5個炮兵旅,以及由東部集團軍直接指揮的4個炮兵旅參加了戰鬥。9個炮兵旅,總共有72個炮兵營,也就是說,有1728門電磁炮參與了炮擊行動。因為是短促炮擊,所以參戰炮兵以每分鐘10發的速度開火,在15分鐘之內向西里古裡地區投擲了近26萬枚180千克重型炮彈。15分鐘的彈藥投擲量超過了46600噸,炮兵的強大打擊能力令人瞪目結舌。要知道,如果由空軍來執行同等投擲量的打擊行動,需要出動4000架J…16A、或者6000架J…17A、或者1300架H…9B。顯然,就算共和國空軍的所有戰機全體上陣,也無法在一次打擊中投擲這麼多的彈藥。
這場炮擊,也因此載入史冊。
雖然電磁炮早在半島戰爭期間就已登上戰爭舞臺,並且在日本戰爭後期的戰略打擊行動中大放異彩,但是在此之前,電磁炮還沒有參加過如此大規模的戰術炮擊行動。同時動用1700多門電磁炮,不管是從規模,還是從打擊效果上來看,都算得上是炮兵歷史上的頂峰之作。如果按照單位時間彈藥投擲量計算,這場平均每分鐘投擲彈藥超過3000噸的炮擊在戰爭史上絕對是空前的。從打擊效果來看,這輪炮擊的威力絕不亞於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投在廣島的那顆原子彈。180千克級炮彈的裝藥量為50千克,46600多噸炮彈的裝藥量超過了13000噸,總爆炸威力相當於20000噸TNT。
不得不說,炮兵再次搶了空軍的飯碗。
14點整,也就是炮擊結束後大約5分鐘,第一批J…16A戰鬥機到達攻擊空域。
等待了足足3分鐘,飛行員都沒有收到攻擊命令。
不是指揮系統出了問題,而是擔任指揮協調任務的預警機(共和國新一代預警機綜合了之前空中指揮機的絕大部分功能,空軍沒有單獨採購空中指揮機)沒有能夠找到計劃中的攻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