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達到海軍提出的改進效能指標,空戰能力將達到F…42A的水平,成為最出色的制空戰鬥機之一。
實際情況是,F…46的改進工作從一開始就不順利。
如果完全按照美國海軍提出的效能指標來確定改進方案,就得參照F/A…18E/F的改進方案,即在F…46A的基礎上,將機體放大30%以上,安裝推力更大的發動機,增加機內載油量與彈藥攜帶能力,從而成為貨真價實的重型制空戰鬥機。毋庸置疑,這麼改的話,還不如開發F…42的艦載型號。按照承擔改進工作的波音公司給出的報價,僅改進工作設計階段就需要大約750億美元,並且單獨投入大約1250億美元在F448的基礎上開發一種推力超過40000磅、推重比在20左右的先進發動機。按照美國軍火企業的一慣傳統,最終的投入肯定不是2000億美元,而是這個數字的2到3倍。也就是說,即便不考慮改進費用,研發經費平坦到美國海軍的600多架F…46上,相當於每架3億美元。因為在印度戰爭中的拙劣表現,所以F…46除了外銷印度與英國之外,沒有第三個大客戶。印度肯定不會採購F…46的改進型號(就算會採購,美國也不會賣),而英國正在進行軍事結構全面調整,也不會急著採購新的艦載戰鬥機。也就是說,美國海軍得單獨承擔花在F…46改進工作上的每一分錢。
更重要的是,這種改進方式,讓美國海軍的所有F…46A都得退役,至少不能在F…46A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必須重新生產。美國海軍最多為每支航空聯隊採購1個大隊的改進型F…46戰鬥機,與F…46A搭配使用,大幅度削減採購量,變相提高單機的採購價格。按照最樂觀的估計,在僅採購300架的情況下,單價很有可能超過10億美元,也就是超過美國空軍的F…42A戰鬥機。這個價格,別說被美國海軍接受,還無法得到負責審批國防採購預算的國會國防委員會的支援。
無論如何,美國海軍都不會接受這樣的改進方案。
問題是,海軍迫切需要提供F…46A的效能,特別是制空作戰能力。
在2036財年度的海軍發展報告中,五角大樓的裝備採購官員引用了半島戰爭,證明在沒有足夠優秀的艦載制空戰鬥機的情況下,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很難與擁有先進位制空戰鬥機的空軍對抗,甚至會遭受慘重損失。
受印度戰爭影響,美國國會在當年特別批准了一項針對海軍航空兵的裝備預算。
正是如此,美國海軍才將“三叉戟”專案分成了三個階段實施。
首先在F…46A的基礎上,透過升級F…46A的電子裝置、機載武器系統等等方式,在不改變基本機構與動力系統的情況下,將F…46A的制空作戰能力提高50%,綜合作戰能力提高35%。該專案的最終結果就是美國海軍從2040年開始,為每支航空聯隊配備了1個大隊的F…46C型戰鬥機。
其次按照波音公司的方案,以重新設計的方式,將F…46A的機體放大30%,使其制空作戰能力提高100%,達到F…42A的水準。因為該專案的可行性不是很大,所以美國海軍僅與波音公司簽訂了改進設計合同,沒有決定是否大批次採購這種戰鬥機。按照美國海軍的一貫做法,除非波音公司能夠把價格降下來,不然美國海軍不會大批次採購,甚至不可能採購這種戰鬥機。
最後就是單獨研製一種全新的艦載重型制空戰鬥機。雖然美國海軍在印度戰爭之後就打算開發重型艦載制空戰鬥機了,但是與共和國空軍的X18專案一樣,存在投入太大,難以承擔等等困難。也就一直沒有得到落實。事實上,在2050年之前,美國海軍也沒有可能採購重型艦載制空戰鬥機,所以該專案多半是在做技術儲備。
雖然美國海軍在F…46的改進專案上步履維艱,但是能在短短6年內拿出一種比較成功的改進方案,而且完成了近300架戰鬥機的改進工作,即便放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從某種意義上講,F…46C絕對是J…16A的強勁對手。
更重要的是,印度戰爭中,印度空軍慘敗的原因有很多,F…46I的制空效能不佳只是主要原因之一,而不是全部。與印度空軍相比,美國海軍航空兵不存在其他問題,即美國海軍擁有完善的作戰系統,而不是靠某種先進裝備混飯吃。
對美國海軍來說,在2041年6月29日這天,最不幸的事情就是,遇到的不是在印度戰爭中大展神威的J…16A,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