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部分(1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殺究悸牽�誥罕杲錐危�埠凸�驕�團懦�擻芍瀉郊�牌煜碌摹拔蠢次淦饗低徹�盡碧岢齙幕�諛芰課淦饗低車牡鞝徘埂�

事實上,受採購單兵自衛武器系統影響,早在印度戰爭爆發前就立項,打算在印度戰爭結束後進行定型測試,然後批次採購的單兵電磁武器系統不得不提前下馬,所有研究成果轉為技術儲備。雖然在很多人看來,導致單兵電磁武器系統下馬的關鍵原因是技術,但是資金的問題也同樣嚴重。說簡單點,如果有足夠的投入,肯定能在數年內突破最關鍵的幾項技術,使包括單兵電磁武器在內的“單兵全電能作戰系統”得到個面推廣,從而使共和國陸軍的步兵戰鬥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問題是,印度戰爭之後,共和國陸軍沒有足夠多的經費。

要知道,別說單價數百萬的“單兵全電能作戰系統”,就算是“單兵電磁武器系統”的預計採購價格都在50萬以上,而按照軍事專案的一貫作風,到實際採購的時候,價格很有可能增長1倍以上,超過100萬,即便裝備7萬一線作戰部隊中的大約4萬名步兵,整個採購費用也高達400億,算上研製與配套裝置,系統總投入肯定在千億以上。毋庸置疑,這樣的計劃肯定不會得到支援。

事實上,砍掉該計劃的就是裴承毅。

他在裝備辦公室工作的時候,就把陸軍的單兵電磁武器系統列入了“最為好高鶩遠的裝備發展計劃”名單,並且在2036年底就終結了該計劃。

可以說,單兵武器系統就是整個陸軍裝備系統的縮影。

主戰坦克方面,早在印度戰爭爆發前,也就是DZ…31A大批次裝備部隊的時候,陸軍就啟動了後繼研究專案,即開發一種效能完全超過DZ…31A、面向21世紀50年代的先進地面主戰平臺。因為在研製DZ…31A與DB…30A的時候,陸軍嘗試了通用平臺(這兩種地面主戰裝備的底盤有40%的通用性),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成果,所以啟動“未來地面主戰平臺”的時候,陸軍將通用性放在了首位,要求在同樣的底盤上,根據不同的作戰需求,發展出包括主戰坦克、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空降戰車在內的各種主戰裝備,後來隨著陸戰隊加入了該項日,還被要求具備改進成兩棲戰車的能力。

豪無疑問,這麼多的要求,使“未來地面主戰平臺”的起點非常高,導致研製工作進展遲緩。印度戰爭結束時,該專案仍然處於理論研製階段,別說解決主要技術難題,就連有多少技術難題都沒有搞清楚。毋庸置疑,這樣的裝備專案不可能生存下來,被裴承毅毫不猶豫的歸入了好高鶩遠之列。

作為補償,陸軍只能在仍然非常先進衡DZ…31A的基礎上進行改進。

事實上,早在印度戰爭爆發前,陸軍就開始改進DZ…31A,準確的說,是針對DZ…31A在裝備部隊的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要求廠家進行小範圍修改,並且將修改後的DZ…31A命名為DZ…31B。因為改動並不大,很難加以區分,已經裝備的DZ…31A也陸續在部隊裡進行了類似的改動,所以除了裝備編號之外,陸軍沒有使用DZ…31B這個代號。如此一來,在繼續改進DZ…31A的時候,陸軍使用了C這個編號。

與DZ…31A相比,DZ…31C主要增強了戰略機動能力。因為陸軍改革的重點就是提高戰略機動能力,具備到幾千千米外的地方戰勝任何一個敵人的能力,所以包括主戰坦克在內的所有主戰平臺都要求具備足夠強大的戰略機動能力。改進方案也不復雜,即提高作戰平臺的模組化程度。按照作戰需要,DZ…31C不但能夠非常靈活的配備防護裝甲(總共分成了5個級別,最高配製時,能夠抵禦所有已經裝備部隊、以及正在研製的反裝甲武器,只是機動效能將大大降低),還可以更換戰鬥模組與動力模組。因為採用了全電驅動,所以DZ…31C甚至可以更換行走模組。用負責該專案的總工程師的話來說,必要的時候,DZ…31C的乘員可以在8個小時內將其變成一輛輪式坦克。當然,實際使用中,坦克兵請願讓拖車載著主戰坦克前進,也不會把履帶換成輪胎。陸軍在改進DZ…31C的時候提出更換行走機構,多半是為了炒作概念,逼迫對手在全電動化上下更大的功夫,從而防止對手在其他方面,比如防護與火力上取得重大突破。

主戰坦克如此,步兵戰車也是如此。

在DB…30A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DB…30D(DB…30B是一個不成熟的專案,DB…30C則是針對出口而專門開發的專案)的最大特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