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1 / 4)

雙方聯絡官於7月7日首次會談,7月10日代表團舉行首次會議。

1951年秋天,會議地點從開城移到板門店。

然而,談判困難重重,直到1952年美國競選運動開始前,談判實際上毫無進展。艾森豪威爾得以利用反戰情緒取得選舉的勝利。1952年10月24日,艾森豪威爾發表競選演講:“新政府的首要任務是儘快地和體面地停止朝鮮戰爭……為達到此目的,如需要我親自去朝鮮一趟,我一定前往。”12月2日至5日,他巡視了冰天雪地的朝鮮戰場。他目睹了美國士兵生活困苦、士氣低落,美國力量在前途渺茫、拖延不決的戰爭中消耗殆盡。回國途中,他在威克島和“海倫娜”號重巡洋艦上連續召開新的內閣成員會議,討論調整美國對朝鮮和遠東的政策。

當艾森豪威爾進入白宮的時候,這個陷入僵局的戰爭已經進行了2年6個月零26天。

朝鮮戰場的形勢對艾森豪威爾來說並不妙。1953年1月29日結束的“丁字山”戰鬥,傷亡比例是9:1。艾森豪威爾上西點軍校時的同學範弗裡特哀嘆說:共軍陣地十分堅固。

接替範弗裡特職位的是美國陸軍副參謀長泰勒中將。泰勒也沒有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等待他的是更慘痛的失敗。僅3、4月間,志願軍就出擊100餘次,殲敵3萬人以上。

更叫艾森豪威爾頭痛的,是朝中軍隊在朝鮮東西海岸作了充分的抗登陸準備,美軍利用其海軍優勢,再演仁川登陸的如意算盤,也難以實現了。

1953年3月,艾森豪威爾在內閣會議上說:“在朝鮮對共軍發動一次大規模的地面攻勢,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金錢的代價。自從1951年7月10日停戰談判在開城開始以來的1年半中間,一度動盪不定的戰線已經穩定下來了,共方已經抓緊了這個時機在他們那邊構築了強固的工事。如今,再發動攻勢就更困難了。”艾森豪威爾認識到,對中國發動進攻的後果重大而又難以預測。他說:“這一進攻如果終於發動了的話,就很可能不得不在得不到我們主要盟國的支援的情況下進行,因為他們對於任何這種冒險都是反對的……因此,我認為,我們在朝鮮打仗,沒有機會打贏這場戰爭,因為打過鴨綠江就會冒犯國際輿論。”艾森豪威爾被迫採取各種步驟,逐步解決朝鮮問題。

1953年4月11日,雙方在板門店達成了關於交換病傷戰俘的協議。

5月22日起,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訪問印度,同尼赫魯會談了3天。杜勒斯希望他的話能透過外交途徑傳到中國)他告訴尼赫魯說,美國“願意光榮地結束戰爭”。

6月間,當板門店談判取得進展的時候,李承晚又堅決反對“任何使朝鮮處於分裂狀態的協議”。這位78歲的韓國總統通知美國說,他要求:“第一,不可更改地答應,如果停戰後90天以內召開的國際政治會議沒有能統一朝鮮的話,美國就幫助大韓民國以武力統一朝鮮。第二,同意如果政治會議開會90天而仍然沒肩”產生解決辦法時,就重新恢復戰爭。“

6月6日,艾森豪威爾寫信給李承晚,扼要說明了美國的立場,他在信中說:“現在已經到了這樣的時刻,我們必須決定到底是繼續以戰爭來進行統一朝鮮的鬥爭呢,還是以政治和其他方法來追求此專案標……我深信,在這種情況下,聯合國和大韓民國有必要接受停戰。我們沒有理由為了希望以武力達成朝鮮的統一而使這一苦難叢生的戰爭拖長下去。”艾森豪威爾還答應:“美國政府,在取得必要的國會撥款的條件下,準備繼續給予大韓民國以經濟援助,這將使它得以在和平狀況下恢復它的飽受摧殘的國土。”然而,李承晚拒絕停戰的條款,說:“按照目前的條款,停戰對我們意味著死亡。我們一貫要求應該把中共軍隊趕出我們的國土,即使在這樣作時,我們不得不單獨作戰也在所不惜。與此同時,韓國國民議會表決”一致反對停戰條款“,同時漢城和其他城市到處爆發了所謂”反對停戰的示威“。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助理國務卿羅伯遜奉命於6月26日會見了李承晚,耐心他說明了美國的立場,並許諾戰後美國幫助韓國重新建設,並使李承晚明白,“在任何情況下美國都要實行停戰”。經過兩週的會談和施加壓力,李承晚讓步了,並且書面答應使他的軍隊處於“‘聯合國軍”的指揮之下。7月11日,他寫信給艾森豪威爾說,為了尊重艾森豪威爾的意志,他將不以任何方式阻撓停戰的實施,同一天,李承晚寫信給杜勒斯說,雖然他對於停戰條款心存疑慮,但是他將放棄他的信念而對美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