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的原始的破壞性本能可能仍舊保留在內心裡。我們似乎只有在兩個條件下才能感覺到這種本能:一個條件是當這種本能與Xing愛本能相結合而轉化為性受虐狂時;另一個條件是當它攜帶著或多或少的Xing愛成分,作為攻擊性指向外部世界時。
我們現在有這樣一種想法:攻擊性也許不可能在外部世界中得到滿足,因為它遇到了真實的障礙。在這種情況下,攻擊性就可能退縮,而加強在內心中處於支配地位的自我破壞性。
我們將會認識到這就是實際上所發生的情況,並認識到這種情況的重要性。受到阻抑的攻擊性似乎包含著一種嚴重的傷害。對於毀壞他物和他人、以便不使自己遭受毀壞、以便預防自我破壞的衝動產生的意圖來說,上述傷害彷彿是必要的。
而在道德家來看,這真是一種糟透了的發現。
不過道德家們會長時間地安慰自己,認為我們的推測是不可能被真正證實的。這種古怪的本能甚至把破壞的目標指向自己所棲身的有機體!
詩人們確實談到了這種東西,但他們對此不負責任,因為在詩的領域裡他們享有豁免權。
順便提一下,這種觀點甚至與生理學也不是毫不相干的。例如,胃粘膜
①參見第103頁尾註1。——英譯註。
侵蝕其自身就是一個例子。
()好看的txt電子書
不過我們應該承認,我們的這種自我破壞本能還需要在更廣泛的基礎上尋找依據。人們畢竟不可能僅僅因為少數幾個蠢貨把他們的性滿足與某種特殊的條件相聯絡,就對如此廣闊的領域貿然作出假定。我相信,對這種本能的更深入的研究,會提供我們所需要的東西的。
這種本能不僅支配著精神生活,而且支配著植物性神經的活動。
這種有機物的本能表現出一種我們應該給予高度重視的特徵(我目前尚不能確定該特徵是否為各種本能所共同具有)。
因為這些本能顯示了一種回覆到事物的早期狀態的努力。我們可以假定,只要事物發展中已經達到的某種狀態被攪亂了,一種本能就會產生出來重新制造那種狀態,形成一種我們可以稱之為“強制性重複”(compulsiontorepeat)的現象。
例如,整個胚胎學就是一種強制性重複。再生已喪失的器官的能力存在於整個動物領域。
復原的本能——除了治療的幫助外,我們疾病的痊癒應歸功於這種本能——大概就是上述能力的殘餘。這種本能在低階動物那裡獲得了極大的發展。魚在排卵期的迴游、鳥的定期移棲,甚至可能包括一切我們稱為動物本能(inAstinct)①的表現形式的東西,都是根據強制性重複的法則發生的。這個法則表現了本能的儲存性(conservativenature)。在心靈領域裡也不是看不到這個法則的表現形式。下述事實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分析工作期間,病人被壓抑和遺忘了的童年經驗,在尤其是移情狀態下的各種夢和反應中得到了
①原文為“instinct”,下面一行中“本能”的原文則是“Triebe”。——英譯註。
再現,儘管這種再現是不符合快樂原則的利益的。
我們假定在這種情況中強制性重複甚至正在克服快樂原則的抵制,這樣一來上述現象便得到了解釋。
不透過分析,人們也能夠觀察到某種類似的東西。
在有些人的一生中,不斷地原封不動地重複著相同的自我傷害行為。
而在另一些人那裡,他們似乎總是被厄運糾纏著,可是深入的調查卻表明,厄運往往是他們自己無意識地召引來的。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說強制性重複具有“惡魔”的特徵。
然而,本能的這種儲存性特徵怎麼能夠幫助我們認識我們的自我破壞性呢?這種本能想要回復到事物的什麼樣的早期狀態呢?
答案不難找到,而且我們的答案將開闢種種廣闊的前景。
如果生命在某個無法估計的遙遠時代,以某種我們難以設想的方式,確實曾經產生於無機物,那麼,按照我們的假定,某種本能在當時就應該已經產生了,它一再企圖毀滅生命,重建無機物狀態。如果我們承認我們所假定的自我破壞性存在於這種本能中,我們就可以把自我破壞性視為“死亡本能”(deathinstinct)的一種表現,而死亡本能是不可能不在每一個生命過程中顯示出來的。我們所確信的這些本能被劃分為兩組——一組是Xing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