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的廉價商品出口緩和了美國通貨膨脹壓力,儘管美國不斷擴大貨幣總量,也就是說不斷地印鈔。20世紀90年代,輸往美國的貨物的年增長率大約為15%。當美國利率高於那些債權國利率時,美國經濟很繁榮。看來有一種很奇怪的效應:利率的提高事實上延長了而不是威脅了美國的繁榮,因為它導致資金大規模進入美國金融市場系統,降低了進口貨物價格,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提升了美國消費者的支出(由於財富效應,雖然工人工資增長放慢,但工人變富了)。這就是20世紀90年代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採取提高利率這一所謂先發性反通脹措施的真實意圖。美元霸權使美國可以透過印製美元來反通脹,導致美元債務泡沫。美國就像羅馬帝國:進口商品源源不斷地流入美國,就像戰利品不斷流入羅馬帝國一樣。這就是格林斯潘所謂的美國“金融霸權”。
美國政府生產率數目表表明,除去進口國對生產率增長的貢獻,美國生產率增長並不大。雖然該表顯示自1974年以來,美國生產率增長了70%,但是如果除去進口效應,很多部門生產率增長僅在0%~10%之間。這種由金融體系造成的扭曲的結果是,所有出口負債國的實體經濟的生產者甚至美國實體經濟的生產者的實際生活水平下降。實際上報酬已經和真實貢獻分離,並被轉讓給支配者了。產品的元件越來越來自低工資和低利潤的出口國,卻最後打上美國品牌。全球的生產力都有很大進步,但美國進步很小。正是美國儲備體系賦予美國不用遵守經濟規則的特權,使美國可以從國外進口生產力並維持繁榮。
世界貿易正萎縮。市場原教旨主義的傳統智慧認為,全球經濟減速是在消除債務過剩,從而使全球貿易暫時收縮。世界正等著美國經濟反彈,以使別國再啟動出口,以擺脫衰退。
然而,有理由認為,全球貿易萎縮可以這樣解釋:全球貿易是將財富從一無所有的人手中向擁有太多的人手中轉移,而在20年後,這種不可持續的財富轉移開始出現危機,從而導致世界性的經濟增長放緩。那些依賴出口維持增長的經濟體很清楚地知道,最近的出口下滑不僅僅是一種經濟週期現象。它將成為一個向下的惡性螺旋下跌,除非出口成為國內發展的補充而不是破壞。
像亞洲和拉丁美洲這樣的地區應該重建它們的出口政策,應集中在區域內貿易上,這樣才會帶來發展而不是將財富轉移出該地區。像上海、新加坡和東京等地應該停止追求掠奪性競爭優勢,而轉向共生的貿易政策,從而推進區域發展。
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給予巴西的前所未有的300億美元貸款,並不是要幫助巴西,而是為了挽救持有巴西債務的美國跨國銀行。這將迫使巴西出口更多的財富以支付300億美元及其利息,以及償還它已有的不能償還的債務大山。巴西如果像俄羅斯做的那樣拖欠債務,也許經濟情況會好一些。那些故意推行意識形態性陰謀的經濟學家能逃避良知的譴責嗎?
第二章 從英鎊霸權到美元霸權(1)
第二章從英鎊霸權到美元霸權本章系《即將到來的貿易戰》第二部分“美元霸權對抗主權信貸”的後兩節內容,原載《亞洲時報》2006年6月24日。
——大蕭條很可能重演
20世紀的歷史表明,經濟原教旨主義可以造成災難性的結果。20世紀早期,英鎊霸權加劇了對金本位的頑固堅持,這最終導致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今,新的一幫原教旨主義者佔據顯赫要職。
20世紀早期英國為了維護自己在全球金融體制中的霸權地位,先是頑固堅持金本位制,後來又利用幣價重估和提高關稅作為貿易戰的主要手段,終於導致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當前的美元霸權既沒有黃金支援,又沒有經濟作後盾,日益只靠軍事力量和地緣政治支援,已經導致全球特別是中國向美國持久大量出口,各國國內得不到發展,這些將導致大蕭條更嚴重地重演。
一、金本位制與大蕭條
一旦貨幣失去黃金的支撐,其匯兌價格就必須由政府管理,更具體的說,就是中央銀行制定貨幣政策。沒有任何負責任的政府會自願讓市場規定貨幣的匯兌價格,就算市場原教旨主義也不例外。不過,中央銀行家傾向於受到金本位的吸引,因為制定不受歡迎的維持貨幣價值的貨幣政策是他們吃力不討好的責任,而金本位可以減輕他們的這種責任。中央銀行家們被漫畫諷刺為晚會破壞者,他們在晚會就要開始時拿走了大酒杯。
不過,即便是金本位,也是建立在一定量的貨幣與黃金相掛鉤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