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他們校覆古籍,詔求天下遺書一萬三千餘部,釐定應刊、應鈔、應存,依照經、史、子、集,分門別類,列成總目。前後用了近20年時間,《四庫全書》最終告成。分別建“文淵”、“文津”、“文溯”、“文源”、“文匯”、“文瀾”七閣,貯藏了十七萬二千七百二十六冊全書。把中國古代的學術文化典籍,幾乎包攬殆盡,真稱得上“汗牛充棟”,亙古奇功了。
開館這年,乾隆已經63歲,唯恐看不到《四庫全書》的完成,又傳諭採擷四庫精華、編繕《四庫薈要》,並分繕兩部,一部貯藏於紫禁城內的摘藻堂,一部存放在長春園呋腴書屋,每部書有四百七十三卷,裝成一萬二千冊。
四庫全書的編校,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乾隆年間的一個盛舉,對於紀曉嵐來說,則是他一生的主要成就。
紀曉嵐日坐書城,博覽群籍,尋章逐句,從《永樂大典》搜輯散逸,盡讀各行省進獻書籍,極盡艱辛。整整用了8年時間,完成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又稱《四庫總目》或《四庫提要》,收正式入庫書三千四百五十八種,存目六千七百八十八種,總計一萬二百四十六種。各書提要,將一書的原委撮舉大凡,並列敘者之爵裡,訂辯其書文字之增刪,與篇帙之分合,批評其敘事議論之得失。諸書提要,分之則散弁諸編,合之則共為總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