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2 / 4)

各省進獻的書籍,已經堆積如山,釐定鈔、存之後,分發給各分校官,作初步的校勘。

鑑於原書大小長短規格不一,編纂後全部木刻,不但費時過久,而且耗資甚巨,不如全部手抄。一來便於更改原著,二來大小可以統歸劃一,同時又節省時間和費用。紀曉嵐等人奏請聖裁後,召集京中善於書法的舉人、貢生、監生數百人,派為謄錄員,負責抄寫。並訂製了一套獎勵辦法,規定每人每日抄寫一千字,扣除領書、交書時間外,每年須抄三十萬字。按時登記,五年議敘。這辦法實施以後,果然有效,謄錄工作品為順利。

四庫書館的總纂之所,設在圓明園的新建的文源閣。紀曉嵐家居城內,離這裡20餘里,每天步行到此,往返頗為費時。便在海淀買下一處房舍,這就是槐西寓所,《閱微草堂筆記》中,稱作“槐西老屋”,攜明�住在這裡。明�身邊,有丫環玉臺侍候。

遷居之後,路雖近多了,但他已經養成了疾步如飛的習慣,每天匆匆往返,同事們嘆莫能及。

這天,紀曉嵐正在路上匆忙行進,趕上了前面走著的詹事府少詹事彭元瑞。兩人打過招呼,比肩前進。彭元瑞隨他加快腳步,但走著走著,就跟不上了。直累得起喘吁吁只好讓紀曉嵐前面先走,自己徐步後行。到了圓明園,紀曉嵐已閱書數卷。彭元瑞喘息未定,向人說起路上之事,笑道: “紀曉嵐確是神行太保。”紀曉嵐正端坐看書,應聲答道: “彭芸楣不愧聖手書生。”“好聯,好聯!”人們聽了,驚歎起來。

“神行太保”是《水滸》里人物戴宗的綽號,彭元瑞用來稱讚紀曉嵐行走之速。彭元瑞字芸楣,江西南昌人,乾隆二十二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寫得一手好文章,後官至協辦大學士,紀曉嵐戲稱他為“聖手書生”,用的是《水滸》中人物蕭讓的綽號,無意間對成一幅巧對,讓人讚不絕口,由此以後,紀曉嵐得了個“神行太保”的綽號。

紀曉嵐還有個綽號,叫“紀大煙袋”,他吸菸成癖,煙癮奇大,普通的水菸袋,煙的容量大小,不斷地裝煙,他很嫌麻煩,而且攜帶不方便,所以他只用旱菸袋,隨時帶在身上。

他的旱菸袋鍋,與眾不同,是他特別訂做的,容量很大,裝上一鍋煙絲,從槐西老屋走到圓明園,只吸完一半。校書時點上一鍋煙,邊看書邊吸,能吸上一個時辰,節省了裝煙的時間,免去許多麻煩,他因而用著這個煙鍋十分愜意。有人說,紀曉嵐的菸袋鍋,一次能裝三四兩菸絲,這未免有所誇大,但確實在京中是獨一無二的,在全國來說,也屬罕見。

有一天,這個碩大無朋的煙鍋不慎丟在了路上,紀曉嵐回到家中,只好暫時用上了水菸袋,這樣就無法一邊看書或寫字,一邊嘴裡噙著煙過癮了。

侍婢明�,替他忙活起來,守在他身邊,替他裝菸絲、點火、吹菸灰,心中為他的煙鍋著急。

“我去找人再做一隻吧?”“不用,不用。”紀曉嵐笑笑說。

“那你的水菸袋,帶在身上很不方便埃”明�憂心忡忡地樣子。

“明天打發人到東曉市上找找,準能找見。”“為什麼?”明�疑惑地問。

“你想啊,我的菸袋鍋那麼大,人家誰會用得著,放在家裡沒有用處,還不當廢銅賣給收破爛的。”明�聽完笑了。紀曉嵐說得很有道理,而且事情又那麼滑稽,只好差人去試試。

果然,在東曉市上,找到了紀曉嵐丟失的旱菸袋,花了一點錢,又把它買了回來,一時傳為京中趣聞。

在他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吃飯、睡覺、見皇上,以外的時間,總是把旱菸袋攥在手中,不停地噴雲吐霧。

有一天,乾隆駕臨圓明園,巡視《四庫全書》的編纂情況。紀曉嵐正一邊吸菸一邊手不停揮地忙碌,一鍋煙剛吸到一半,忽然聽得“萬歲爺駕到”的喊聲,匆忙間忘了磕去煙鍋裡的火,隨手將菸袋插入靴筒裡,跪在地上給萬歲爺請安。

站起向皇上回話時,覺得腳踝上火辣辣地疼,原來是吸燃一半的煙火,將他的襪子燒著了,但皇上正說著話,又不好打斷,他只好咬牙忍著,疼的站立不穩,腿直打顫,涕淚跪在皇上面前,正要稟告,乾隆看他舉動失常,滿臉是焦灼難耐的樣子,吃驚地問道:“紀愛卿,你是怎麼了?”“臣。……臣靴子裡,走。……走水(失火)啦”紀曉嵐強忍住鑽心劇痛,聲音顫抖著。

“啊?”乾隆一聽急忙揮手,“快點出去!”紀曉嵐跑到殿外,顧不得有失體面,坐殿門口的石階上,一下子扒掉鞋襪,立刻冒起一股黑煙,看看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