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牆壁上搜尋索羅斯的照片,同樣是枉費心機。雖然這裡由化出錢,這地方的人會記住他的名字,但使人耳目一新的是,這裡沒有任何吹捧他的跡象。沒有人私下談到他;或者,開關於他的玩笑。不過,喬治·索羅斯的影響強烈地存在著,像空氣一樣四處閉蕩。在人們的談話中,他的名字在每四句到五句話中會被提到一次。“開放社會”體現了索羅斯全部的戰略目標和使命,基金會的人員知道:如果做什麼能有助於基金會實現它的目標,那麼索羅斯會盡力去為基金會做的。
雖然布加勒斯特基金會全部工作人員的工資都是由喬治·索羅斯一手包攬,但是,似乎沒有誰擔心他可能會關閾這個地方,哪怕是由於他的忽發奇想。由於對日元的決策失誤,索羅斯在金融市場中,損失了6億美元。就是在這種時候,人們也不擔心他會關閉基金會。這些損失是索羅斯玩的遊戲的全部賭注。
第三節 滲透蘇俄
索羅斯於1987年決定在蘇聯創立一所慈眷機構。在那一年3月,也就是在蘇聯官方釋放持不同政見者的代表人物安德烈·薩哈羅夫之後的三個月,索羅斯著手與蘇聯商量允許他在該國建立一個基金會的事,他的最大願望在於促進蘇聯經濟改革。
那年索羅斯向在美國的蘇聯政治避難團成員徵求意見。亞歷克斯·哥德華是一位在莫斯科出生的科學家,在蘇聯他是一位有根長曆史的持不同政見的人物,他在紐約索羅斯的公寓墾第一次見到了索羅斯。哥德華和他的朋友們都懷疑索羅斯的主張,他們說:“我們確實持否定態度,我們認為你這種努力很快會被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折騰掉,無論你多麼聰明,他們都將蓋過你。”但索羅斯對這種說法頗不以為然。
事實上,索羅斯成功了。1990年,他在蘇聯建立了公開的慈善基金會)在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也建立了一些類似的機構。索羅斯透過這些基金會提供商業和管理培訓,並向學者、學術團體和英語培訓提供贊助。管理培訓方案是由索羅斯的老朋友黑塔·賽迪曼制訂的。該方案旨在訓練從阿爾巴尼亞到蘇聯的東歐地區的商業管理人才。
1992年12月,索羅斯宣佈了他的一個大的贊助專案,即捐贈1億美元資助在前蘇聯的科學家和科學研究。這毫捐贈旨在減緩人才外流。當時,已有5萬名科學家,放棄了他們的研究工作,離開了前蘇聯而到利比亞或伊拉克從事待遇豐厚的工作。因此索羅斯此舉意義之大可見一斑。
自1987年索羅斯創辦索羅斯慈善基金會(它遍佈歐洲東部)以來,他的花銷飛漲,特別是當他在布拉格和布達佩斯成立中歐大學之時。中歐大學有來自22個國家的4oo名學生,它的成立實現了索羅斯夢寐以求的願望。至1994年,索羅斯慈善帝國已大大擴充套件,分佈在26個國家,為此他已在過去兩年裡丟擲5億美元,而且他已組織發放另外5個億美元的款項。
一些冷眼旁觀者認為,索羅斯辦慈善的唯一目的,是為獲得更好的資訊以便進行審慎的投資。一位懷疑者注意到,在索羅斯為他的基金會舉辦的招待會上,出席的有一些基金會所在國的內閣部長。盧那扎斯卡,他仍然說:“索羅斯透過他的基金會能更好地瞭解世界經濟的執行方式。當他透過他的基金會開始投入資金後。他就勝券在握了。
第四節 四處出擊
1992年突襲英鎊的行動使索羅斯吸引了許多新聞媒體,後者想了解他的投資方式。他無意洩密,因而他運用一套策略:即讓記者與他在東歐虛延歲月從而達到讓媒介分散注意力之目的。結果,記者們花在他的援助專案上的時間很多,而用於瞭解他投資方式的時間卻少得可憐。
英國一電視臺1992年12月3日的電視報導,似乎可詳解索羅斯的援助過程,因為電視臺人員正在飛往布拉格的飛機上與索羅斯暢談他正在進行的一小筆投資。“花在投資專案上的精力佔了我的百分之八九十,我每天與我的辦公室保持聯絡,但事實上我不作任何決定,有專門的人從事此項工作……我覺得賺錢比花錢容易。
說到這兒,喬治·索羅斯不禁露齒大笑。
飛機在布拉格機場降落。索羅斯下了飛機,一群捷克電視記者蜂擁而上。有記者問索羅斯是哪一種型別的資本家。“我認為我不是一名商人,我投資別人經營的商業,因此我是一位名符其實的評論家,在某種程度上你們可稱我是世界上薪水最高的評論家。”鏡頭攝下了索羅斯哈哈大笑的樣子。
當索羅斯在布拉格走走看看,視查他的慈善基金會和中歐大學時,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