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2 / 4)

冀中區的緊急指示下達後,各軍分割槽都進行了部署動員。像七分割槽在安國縣南馬村召開縣、團以上黨政軍幹部會議,傳達冀中軍區指示,提出準備反“掃蕩”。並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a�分散人員,地委幹部分散到縣,縣委幹部分散到區、村,部隊幹部有的臨時下到戰鬥部隊;b�分割槽舉辦的連排幹部集訓隊提前結束,學員回原單位;c�給部隊補充了子彈、手榴彈,每人發了兩雙布鞋,還準備了一部分防毒用品;d�根據過去反“掃蕩”的經驗,對部隊進行了先敵展開的作戰部署,以免過於集中遭敵合圍;e�要求各級部門加強除奸工作……會議前前後後共開了十幾天。其他各分割槽的情況也差不多,如八分割槽在2月份召開了軍事、政治工作會議,傳達軍區反“掃蕩”指示,並提出“堅持熬時間的群眾性的游擊戰爭”等動員口號;六分割槽也在2月進行了反“掃蕩”準備工作。精簡人員,能回家的發給證明回家,不能回家的到可靠的地方分散隱藏,取消營以上幹部乘馬,部隊分散活動。六分割槽被服廠,還趕製了大批便衣,凡是劃到後方的人一律換穿便衣。

總之,冀中軍區2月7日反“掃蕩”的緊急指示下達後,各級組織層層部署,準備“掃蕩”。不過,此時日方對冀中進行“五一”大“掃蕩”的具體部署尚未出籠,冀中軍區自然也只是針對日軍往前春、秋季“掃蕩”的規模發出警告,進行準備。

1942年2月12日——距“五一”大“掃蕩”兩個半月。

冀中行署發出《關於目前形勢下精簡組織的指示》,要求各級部門堅決精簡機構,當時,冀中政府機構已十分臃腫,竟達10467人,這麼多的人,多為非戰鬥人員,打起仗來,還要靠戰鬥部隊掩護的。不精簡怎麼行?據統計,精簡後,全冀中各級政權幹部、勤務人員減少了3397人。

1942年2月21日——距“五一”大“掃蕩”約兩個月。

冀中區領導機關在博野縣鳳凰堡村一帶突然遭到千餘日軍偷襲。多虧警衛部隊27團英勇善戰,與敵展開肉搏,從早上一直打到黃昏,總算掩護領導機關突出了包圍圈。27團傷亡二百餘,戰後,該團由3個營縮編為2個營。

1942年3月2日——距“五一”大“掃蕩”不到兩個月。

日偽軍3000多人,“掃蕩”九分割槽清苑、蠡縣、高陽一帶唐河兩岸地區。敵人的如意算盤是把我軍勢力驅逐出這一地區,壓縮我軍的活動地盤。九分割槽部隊與敵激戰數日,3月6日,敵人退回出發地。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進入倒計時(2)

1942年3月20日——距“五一”大“掃蕩”約40天。

冀中 軍區發出指示,要求廣泛開展地道鬥爭,挖地道。但令人遺憾的是當時基層地道鬥爭尚未完全開展起來。冀中的老人回憶說,“冀中的地道鬥爭,主要是從1942年敵人‘五一’大‘掃蕩’前後搞起來的。開始在蠡縣、任丘、高陽一帶,以後逐漸擴充套件開來。”其中尤以蠡縣開展較早,所以冀中武委會派人調查地道鬥爭時,去的就是蠡縣。但就是蠡縣,也並非村村有地道。當時在九分割槽工作的馮佩之老人,就曾提到蠡縣東北的悟兒頭村,直至“五一”大“掃蕩”也沒挖地道。呂正操說,“如果早一點開展地道戰,敵人的‘五一’‘掃蕩’就會好對付些。”

是月,岡村寧次到石家莊,召開高階軍官會議,研究對冀中的“掃蕩”。當時在冀中軍區作戰科工作的成學俞說:“岡村寧次到了石家莊,當時是知道的,但會議的內容,當時並不知道。”採訪成學俞記錄。1942年4月1日——距“五一”大“掃蕩”一個月。

日軍第27師團部隊開始“掃蕩”冀東。岡村寧次“對該地區的肅正極為關心”,於4月6日到了唐山27師團司令部及豐潤等地。

冀中百姓在挖地道

“4月中旬,方面軍制定了包括詳細專案在內的作戰實施計劃”

日本人“掃蕩”,是有規律可循的。從時間來說,日軍一般是每年春、秋兩季出動,進行“掃蕩”;從空間來說,日軍一般是合擊它認為是我領導機關或有生力量所在地,燒殺一番後,退回出發地。聶榮臻曾談到日軍“掃蕩”的特點,他說:它要搞小的“掃蕩”,還容易些,大的“掃蕩”,就不能經常搞。冬天,它怕冷,出動比較少一些;夏天,有青紗帳,我軍以此為掩護,它有顧慮。它的“掃蕩”,一般以春秋兩季為多,更多的是在九月到十月間。它選擇這個時機,一來青紗帳已倒,便於搜尋我軍蹤跡,二來莊稼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