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3 / 4)

的中國境內駐防,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後也不準備進入朝鮮境內掩護中國志願軍作戰。

在援助中國進行“一五”計劃建設的問題上,斯大林對中國的承諾曾使周恩來感動不已,周恩來對斯大林那時的表態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但是,周恩來這次前來,感受到的卻是言而無信的斯大林。

斯大林如此做法,使周恩來憂心的是:朝鮮山高林密、地形狹窄,受這種地理條件的限制,志願軍入朝作戰將難以運用我國解放戰爭時期所採取的大踏步前進或後退的運動戰,而不得不採取陣地戰方式。入朝志願軍如果沒有任何空中掩護,則等於讓擁有絕對空中優勢和大量大炮、坦克的美國侵略軍肆無忌憚地轟炸和攻擊。這是不可想象的。

斯大林僅僅從維護自身的利益去考慮,擔心蘇聯出動空軍入朝作戰會把蘇聯捲入到這場戰爭中去。他顯然是為了避免直接與美國對抗,也害怕急了眼的美國侵略者會使用原子彈。

斯大林的考慮,不是沒有根據的。

周恩來在莫斯科期間,美國總統杜魯門於10月15日乘飛機到太平洋上的威克島,會見麥克阿瑟。麥克阿瑟向杜魯門作了如下保證:

朝鮮的戰局是贏定了,中國共產黨參加戰爭是不大可能的,最多,他們可能派五六萬人進入朝鮮,但是他們沒有空軍。如果中國人南下到平壤,那一定會遭受慘重的傷亡。在南北朝鮮,抵抗都會在感恩節前結束。

雖然麥克阿瑟放出的是狂言,但杜魯門得知美軍將士可以回家過感恩節,他非常高興,並給麥克阿瑟頒發了勳章。杜魯門表示:“這次會談回來更增強了我的信心。”

帶著對蘇聯方面的遺憾,10月16日,周恩來飛離莫斯科回國。

1950年10月18日,周恩來回到北京,當天在毛澤東主持的中共中央會議上介紹了同斯大林會談的情況。會議再次研究出兵朝鮮問題,會上,中共中央領導層的態度是堅決的。儘管斯大林不同意出動蘇聯空軍入朝掩護志願軍作戰,但畢竟答應給中國提供軍事援助。會議決定:中國人民志願軍按預定計劃於10月19日入朝作戰。

回京以後,周恩來得知,美國飛機在10月13日和14日期間多次侵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領空。周恩來當即致電聯合國,抗議美國這種公然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行徑。

為抗擊美帝國主義,保家衛國,19日晚,中國人民志願軍4個軍和3個炮兵師1個高射炮兵團開始秘密渡過鴨綠江,入朝參戰。

自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正式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交戰,到1953年7月27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迫使“聯合國軍”和南朝鮮當局的代表在板門店正式簽署停戰協定,戰爭結束,在長達兩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周恩來與毛澤東、彭德懷等人一道,與朝鮮人民軍統帥金日成等人密切配合,為保證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再次演繹了一幕以正義戰爭反抗侵略戰爭的活劇。

抗美援朝(7)

美國人沒有想到的是,入朝作戰幾個月以後,沒有空軍支援的中國軍隊很快就把那位誇下海口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趕下了臺。他所率領的美國士兵,既沒能回家過感恩節,也沒能回家過聖誕節,甚至不能回家過新年……

人們稱,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周恩來扮演的是三位一體的角色——總參謀長·總後勤部長·談判的總指揮。

何以成為“總參謀長”?

作為主持中央軍委常務工作的副主席,周恩來像戰爭年代一樣,與毛澤東一起醞釀、決策各種重大的行動計劃,在最高統帥部組織指揮抗美援朝這次重大的戰爭。而實施重大決策的具體事務,又是在周恩來負責下進行的。從志願軍的編組、幹部配備、武器裝備調撥、兵員補充,到軍工生產、交通運輸、後勤保障、爭取外援、新聞報道等等,他都要親自過問,親自組織安排。在那段時間裡,每天經過他批閱的文電就有一二百份之多,而且所有前方來電都是首先由周恩來審閱定奪。遇有重大情況,他要親自到總參謀部作戰室聽取彙報,分析形勢,掌握戰況,為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並根據中央的決策,起草和部署前線部隊的軍事行動。

何以成為“總後勤部長”?

為保證這樣一場規模巨大的現代戰爭的勝利,為及時把朝鮮戰場所需要的大量物資和兵員源源不斷地送上前線,周恩來親自組織指揮並維護著戰區的交通運輸和後勤保障的工作。這件事,耗費了他巨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