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
“一名叫元律師的人被判死罪,朕已勾決了,這還是他去年犯的事兒。
孫伏伽上疏說,此人罪過雖大,然依《武德律》尚不至於死。
朕翻看《武德律》加以對照,果然如此。
戴卿,大理寺有人如此,朕何憂也。
要大加賞賜孫伏伽,可擢其為大理少卿,另賜給蘭陵公主園以為居住。”
李世民此言一出,群臣頓時驚呆了。
孫伏伽因為諫對了一件事,又被升職,又得賞賜。
要知道,蘭陵公主園是京城中很著名的園林宅第,價值超過百萬錢。
蕭礒實在忍不住,出班諫道:“陛下,孫伏伽直諫有功,擢其官職已經足矣,再賞賜如此豪宅,委實太過。
其所諫亦為平常事,實在不相稱,請陛下明察。”
班中的魏徵嘴角邊浮起微笑,他知道李世民這樣做,是想鼓勵臣下紛競直諫。
果然,李世民揮手讓蕭礒退回,語重心長道:“朕所以對孫伏伽厚加賞賜,無非為了兩點。
一者,元律師之死罪已由朕勾決,孫伏伽堅持律制,不畏強顏,敢於直諫,功莫大焉。
戴卿,朕今日賞了孫伏伽,就是想讓你們知道,國之大莫過於法。
就是朕的話,也不可與法相觸。
二者,朕想讓孫伏伽開一個好頭,望眾卿慕之效之,多諫政之失,朕之失,開極言規諫之風氣。”
群臣紛紛點頭,但像尉遲敬德這樣的人還是覺得這樣太便宜:不用一槍一刀,僅寫了幾行字就得了一處大園子,天下真有這樣的美事啊。
李世民揮手讓戴胄退回班中,接著說道:“既然引出了這個話題,朕就多說幾句。
前些日子,魏卿曾經勸過朕,讓朕剋制己欲,接受群臣之規諫。
朕想想實在有理,為君者一言興邦或喪邦,威權太重。
朕與眾卿一樣亦為人,非神也。
若無國法規之,若無臣子諫之,則所失甚多。
隋煬帝去今不遠,朕觀其詩文,非不明事理之人,然他以為貴為天子,君臨天下,人莫能撼。
先失國法,再拒人諫,成為後世不齒之暴君。
朕今日所以重賞孫伏伽,蓋為此也。
“再還接著剛才的話題,任用廉吏,當訪良吏,這是朕要說的第三件事。
武德之後,設州太多,如今官吏比起前隋來,一點都不少,甚至超之,其中良莠不齊,須加抑簡。
這件事由玄齡酌之,不管是京官和外官,都要設法裁撤,將那些能幹的吏員放在關鍵位置上。
另外,可詔天下諸州推薦良才。
這些年戰亂頻繁,一些良才不免散落鄉間,要將他們簡拔上來。
封公,你知事吏部,可與無忌一起從速辦這件事。
“其四,朕致力於使民衣食有餘,則諸州刺史最為關鍵。
朕居深宮之中,視聽不能及遠,各地能否治亂,惟系那些都督、刺史之身。
無忌,今年考績不能走過場,要多派人微服出行,實地看看他們到底做得如何。
玄齡,你可與無忌一起辦好這件事。
要將那些平庸者,特別要將一些舉地降唐因蔭其地者考核清楚,大唐的官位不是用來賞賜的,是要造福庶民的。
待你們考功事畢,二月望日將留任者召來京城,朕要見他們。”
封德彝、房玄齡、長孫無忌出班接旨。
李世民談興甚濃,自御座上立起,又向前跨了幾步,目視群臣道:“朕剛才說的四件事,與天下之紛紜事務相較,實在是掛一漏千。
朕知道,要使國家大治,靠朕一人是不行的,須靠眾卿家以及刺史、縣令來共同努力,只有群策群力,方能實現。
那日魏卿曾經說過,要想實現天下大治,須有清明政治以為基石,朕深為贊同。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貞觀新元訓朝臣 顯德大殿勉外官(3)
朕剛才已經說過,朕定當剋制己欲,劬勞理政,惟以國家法度為繩。
至於眾卿家,今後不可再說什麼揣測聖意之類的話,朕之心意放於明處,再無幽暗之心機。
朕力求做到不以個人好惡判事,不偏不倚求得公正。
朕今天說了,眾卿今後各司本職勤勉為之,不思偏邪,即為好官。
若再進一步,大家在理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