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力已經非常熟悉荷蘭了,有他在幕後坐鎮安排,相信情報司的人會很順利地和腓特烈五世接觸上。”
鑑於一定程度的保密機制,除了總理齊建軍、嚴曉松以及劉雲,基本上在坐的部長們都不知道這次情報活動的具體細節,但看劉雲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大家也就姑且認同了蘇子寧一手炮製的歐洲走鋼絲行動。
就在內閣部長們還在為一系列國內外事務進行著溝通調整的時候,北洋船舶公司的造船廠裡,目前國家最大的“敖廣”級飛剪商船的第三艘“敖順”號正在進行著忙碌的舾裝工程。
滿載排水量達到2500噸的敖廣級飛剪商船,自去年頭兩艘敖廣號和敖欽號投入運營後,就成為了中華美利堅共和國海上貿易的標誌,高航速和大載貨量,使去年的海上運輸量相比前年直接增加了五成。
如今,第三艘敖順號經過5個月的精工細作,船體建造十分順利,上個月下水後加快了舾裝工程,就為了趕上年底之前的處女航——遠赴英格蘭倫敦的商務訪問。
按照計劃,屆時整個商務訪問團將由國內各大私營企業的代表組成,期待著直接進入英格蘭的市場,海軍的共和號輕巡洋艦將作為護航戰艦隨行。(未完待續)
………【第四章 瘋狂的前奏】………
17世紀的棉布市場,是屬於東方的天下,這種更加透氣、輕便又容易印染壓花的布料,從一開始就贏得了歐洲人的青睞。相比之下,傳統的歐洲羊毛紡織品由於生產成本更高,工藝粗糙,一直無法和東方的棉布紡織品和綢緞相抗衡。
即便對東方棉布的各種惡意中傷遍佈整個歐洲紡織界,但僅僅英格蘭東印度公司的東方棉布進口渠道,17世紀初每年運往歐洲的棉布就有5萬匹,17世紀末更是增加到每年100萬匹以上!價格低廉到每匹進價只有1到2個先令(注)的印度和明朝棉布讓所有的歐洲紡織商們都蛋疼。
這些不得不促使整個歐洲的紡織業拼命改進生產技術,擴大原料供應與生產規模,用一切手段降低成本,而且往往最新的工業動力技術,也首先應用在了紡織業上。一直到19世紀工業革命,歐洲的棉紡織工業化生產才徹底戰勝了東方的棉布,和其他工業品一樣,紡織品傾銷也把落後國家徹底打成了原料供應地與消費市場。
棉布市場的歷史演變,也成為了歐洲殖民主義一路邁向頂峰的商業標籤之一。
。
1624年6月12日,週三。
曼城市外島區北面緊鄰移民臨時定居與檢疫區,是去年新規劃的外島區工業園。
北方工業公司的新金屬冶煉廠、標準石油公司的第二期頁岩油提煉加工廠,以及新華化工公司的第三期酸鹼化工廠都還在緊張的施工階段。一眼望去,大量的建築材料和工程人員忙碌其中。
位於曼城市北方、後世奧西寧鎮的銅鉛鋅銀礦已經進入初步開採階段,從去年開始,超過700的摩和克人戰俘就開始了沒有盡頭的勞役。而西點鎮周邊的鐵礦場、煤礦場以及油頁岩礦場裡,去年也補充了超過1000名摩和克人戰俘和若干新歸附的拿那根塞人。至於其他婦孺,則早就被佩克特人、莫希幹或德拉瓦部族瓜分一空。
而在長島新區的老工業區裡,隸屬於“楊雯雯新生活投資集團”紡織廠。成為了佔地規模僅次於北方工業公司的新廠區。
楊雯雯在擁有了成衣與皮革製品生產線後,她把目光又轉向了棉毛紡織布匹的規模化經營上。
經過近一年的研究,隨著通用工業公司的**絲工程師們利用來自明朝華裔和歐洲的紡織工匠。以歐洲的紡織器械為藍本,複製並改良出了歷史上鼎鼎大名的蒸汽機版惠特尼軋棉機、珍妮紡紗機和卡特賴特動力織布機。
利用國內第一傢俬營商業銀行“北美髮展銀行”的18萬美元貸款,加上自己去年的資金收益。一口氣從通用工業公司訂購了大批紡紗機和織布機,楊雯雯終於實現了做紡織業老大的夢想。
進口的中南美棉花和歐洲羊毛原料已經堆積如山,如今正成批地進入廠房的各個加工車間,在動力機組的轟鳴聲中流水線般成為了棉紗、毛紗和布料。
已經屬於半個中遠國際貿易公司老闆娘的楊雯雯,一身簡約高雅風格的維多利亞高檔禮裙,正在任長樂的陪同下,傲然地走在紡紗車間。通道兩側,經過兩個月技術培訓的幾十名歐裔或華裔紡紗女工正緊張地來回看守著一臺臺紡紗機,無數的紗錠在旋轉,無數的棉紗在成型。
在隔壁的車間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