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3 / 4)

21世紀經濟報道》2006年3月20日。

(2)孫銘:《老布什寫信助推廣發銀行競購 以個人名義力薦花旗》。

(3)2006年7月間,金文洪成為太保壽險董事長,併兼黨委書記。

第十三章 太保涅槃(2007)

2007年,中國保險業最出彩的一年。

全年保費收入7035。8億元,同比增長25%。中國保費收入世界排名第九位,比2000年上升了七位,平均每年上升一位。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2。9萬億元,是2002年的4。5倍。

同時,長期壓在保險行業頭頂的投資烏雲似乎煙消雲散。截至年底,保險資金運用餘額2。7萬億元,資金運用收益超過前5年的總和,達到2791。7億元。2007年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為10。9%,投資收益率為歷年最高。

除了股權投資,保險資金還直接或間接大手筆投資地產。

表13…1 保險公司投資房地產領域一覽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07年,中國人壽和平安相繼迴歸A股,製造了一個股價飆升的神話。年底,太保集團完美收官,揚起上市的旗幟。至此,中國四大保險公司,悉數完成上市。2007年中國金融大舞臺,保險業已然成為主角之一。

資本市場經歷前所未有之大牛市,亢奮的市場幾乎讓所有人瘋狂。研究員們火上澆油,“中國人壽,三年九十”,“珍貴稀有,限量珍藏”,“牛市時尚”等等,煽情多於理性的言語撲面而來。但是,2007年10月以來的巨幅調整,不僅讓這些牛市囈語成為永遠的笑談,更讓人感到利慾世界的癲狂不堪。

11月26日,國華人壽於上海開業,成為中國第52家壽險公司。至此,中國保險公司的數量已經達到104家,上海保險機構突破90家,僅人壽公司就已達40家。同國華人壽同期獲批的近20家新公司陸續開業,除了極個別之外,2004年保監會推出的保險公司大擴容政策也基本收官。

同一年,為爭奪企業年金的資格,保險公司大戰銀行、證券和信託,終於成為第二批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資格審批中最大的贏家。

這一年,外資分公司改製為子公司獲得巨大的突破。在華的14家外資財險公司中,幾乎全數獲得“分改子”牌照。唯一的失意者是友邦,其分改子要求慘遭拒絕。禍不單行,同樣出身美國最大壽險業者的中美大都會與聯泰大都會雙雙發力,借投連險東風,在2007年7月,將友邦其外資老大的地位一舉顛覆。

而滙豐則獲得垂青,成為首家獲准在內地籌建保險公司的外資銀行。滙豐將與神秘富豪鄭建源持股的國民信託,借道2003年簽署的CEPA,籌建合資保險公司,雙方各持有50%股權。

不過,這一年保險行業再次面對一次新的產品公共危機——交強險被質疑存有400億元的暴利。幸而監管和保險行業協會全力撲火,並引入第三方的會計資料,得以暫時渡過眼前難關。

“資本家”楊超

1月9日,中國人壽正式登陸上海灘,成為內地資本市場保險第一股。

而身居幕後,指揮這場曠世江湖風雲起落的,恰為一位上海人——祖籍上海崇明的中國人壽“掌門人”楊超。

2000年3月至今,楊超見證或者直接導演了中國資本市場多部“楊式”資本大片,包括中國保險第一股——中保國際香港上市,太平人壽和太平保險借“殼”迴歸等。

這還僅僅是序曲。

2005年5月,這位橫跨內地、香港兩地資本市場的“超人”履新中國人壽之後,一場深刻改變內地保險資本版圖,並影響未來10年內地壽險格局的資本“狂想曲”由此上演。

與其說楊超是保險“強人”,不如說其是資本“超人”。

2000年3月,50歲的楊超辭任中國保險歐洲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升任中保國際董事長,同時還擔任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及香港中保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

彼時,誰也不會料到,楊本人將遭遇中國保險的一個資本時代。

2000年6月29日,中保國際成功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保險公司,同時也完成了楊超的第一次資本涅槃。

此舉宛如閃電一擊。

中保國際於2000年2月18日在香港註冊成立為有限公司,並透過重組,於2000年5月26日,成為中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