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2 / 4)

小說:沒有我們的世界 作者:恐龍王

洲人和亞洲人填滿了六七層高的鋼筋混凝土澆鑄的住宅樓。

第八章 殘存(2)

“但是混凝土的強度,”麥特·索安森告訴土耳其政府:“只有芝加哥混凝土的十分之一。混凝土的強度和質量取決於水泥的使用量。”

當時的問題在於經濟不景氣,混凝土很難搞到。但是伊斯坦布林的人口在增長,問題也愈發嚴重,樓層越建越高,以容納更多的人口。“混凝土或石制建築的成功,”索安森解釋說:“在於第一層所承受的壓力。如果樓層越高,大樓也就越重。”在商場或餐館的建築結構的頂部擅自增加居民樓——這就是危險所在。這樣的樓房大多數是開放式的商業區,沒有內部支柱或承重牆,因為它們本來就只該有一層。

事後擅自增加的樓層很少能夠與原有的建築結合緊密,這一點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索安森說,更糟的是,人們為了通風或節省材料,在牆體的頂端留下一段空隙。當建築物在地震中搖動的時候,有些牆體的支撐柱折斷了。在土耳其,無數的學校裡都存在這樣的隱患。從加勒比到拉丁美洲,從印度到印度尼西亞,只要是沒有空調的熱帶地區,人們通常會靠通風的方法趕走熱量。即使是在發達國家,同樣的隱患也經常發現在沒有空調的建築結構中,比如說車庫。

二十一世紀,超過半數的人生活在城市中,大多數人並不富裕。人們每天都在使用各種各樣的廉價鋼筋混凝土:人類消失後,世界上成排的廉價建築都將土崩瓦解,如果城市正好在某個斷層的邊緣,那麼倒塌的速度就會更快。伊斯坦布林狹窄、蜿蜒的街道將會被無數遇難建築的碎石堵得水洩不通,索安森估計城市的大部分地區在三十年內都不可能疏通,直到哪天人們把這些巨大的碎片清理乾淨。

當然前提是假設那裡還有清潔人員。如果沒有,如果伊斯坦布林每年冬天的積雪都無人清理,那麼結冰和融化的迴圈交替將把大多數地震碎片化為圓石和人行道上面的沙子和土壤。每場地震都會招致火災;沒有了消防人員,博斯普魯斯海峽邊土耳其帝國時期宏偉的木製樓房將和雪松一樣化為灰燼,形成新的土壤。

儘管清真寺和聖索菲亞的穹隆一開始都能倖免於難,但地震波還是會鬆動它們的結構,結冰和融化的迴圈交替將使灰泥開裂,磚塊和石頭最後都會掉落下來。正如那距離土耳其愛琴海海岸175英里、有著四千年曆史的特洛伊,伊斯坦布林只有沒了屋頂的寺廟牆壁還依然聳立——對,還豎立著,卻已埋入了土中。

2.陸地

伊斯坦布林市計劃要建設的地鐵系統包括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下面開通一條連線歐洲和亞洲的線路。如果地鐵的軌道未經過什麼斷層,如果伊斯坦布林還能存在到竣工的那一天,地面上的城市消失許久後,這個系統或許還能完好地儲存下來,儘管早已被人遺忘。(在地質斷層附近建造的地鐵,比如說舊金山海灣地區的快速運輸系統和紐約地鐵系統,將會經歷不同的命運。)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地鐵系統的中心區域不斷擴張,成為巨大的地下購物區,有嵌花式的牆壁、吸聲天花板、電子佈告欄系統和石頭的拱廊——比起地上喧囂的街道,地下算是井然有序的了。

安卡拉有地下商場;莫斯科的地鐵,隧道很深,枝形吊燈裝飾的、博物館一般的地下站臺,作為城市最有品味的地方而聞名遐爾;蒙特利爾地下的商場、購物中心、辦公室、公寓、通到地面上老式建築物的迷宮一般的通道——這些地下系統會成為留存時間最為持久的人造大廈,人類不復存在之後,它們依然會在這裡。雖然滲漏和地表陷落最終也會影響到暴露在自然環境中的地上建築,但它們的命運總比地下建築好一些。

這些並非是最古老的地區。距離安卡拉三小時車程的卡帕多西亞,位於土耳其中東部,字面上的意思是“優良馬匹之鄉”。不過這個名字必然有誤:它以前肯定有個更為貼切的名字,是用某種古代語言起的,但因為發音上的混淆才有了今天這個名字,因為即使是有翼的飛馬也無法竊走這片土地的特點——竊走地下的就更無從談起了。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八章 殘存(3)

*

1963年,倫敦大學考古學家詹姆士·米拉特在土耳其發現了一副壁畫風景畫,它現在被人們視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壁畫風景畫。*千年以前,這也是人類在牆面上(泥巴和磚塊砌成的牆面上)繪製的最古老的作品。這副八英尺寬的二維壁畫,描繪的是一座正在噴發的雙錐形火山。如果離開事件發生的情境,這副圖畫的內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