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很難。 天啟二年(1622),袁崇煥接到命令,三年任職期滿,要去北京述職。 改變命運的時刻到來了。 明代的官員考核制度,是十分嚴格的,京城的就不說了,京察六年一次,每次都掉層皮。
即使是外面天高皇帝遠的縣太爺,無論是偏遠山區,還是茫茫沙漠,只要你還活著,輪到你了,就得到本省布政使那裡報到,然後由布政使組團,大家一起上路,去北京接受考核。 考核結果分五檔,好的晉升,一般的留任,差點的調走,沒用的退休,亂來的滾蛋。 袁崇煥的成績大致是前兩檔,按常理,他昀好的結局應該是回福建,升一級,到地級市接著幹慢慢熬。 但袁崇煥的運氣實在是好得沒了邊,他不但升了官,還是京官。 因為一個人看中了他。 這個人的名字叫侯恂,時任都察院御史,東林黨人。 侯恂是個不出名的人,級別也低,但很擅長看人,是騾子是馬,都不用拉出來,看一眼就明白。 當他第一次看到袁崇煥的時候,就認定此人非同尋常,必可大用,這一點,袁崇煥自己都未必知道。
更重要的是,他的職務雖不高,卻是御史,可以直接向皇帝上書。所以他隨即寫了封奏疏,說我發現了個人才,叫袁崇煥,希望把他留用。 當時正值東林黨當政,皇帝大人還管管事,看到奏疏,順手就給批了。 幾天後,袁崇煥接到通知,他不用再回福建當知縣了,從今天起,他的職務是,兵部職方司主事,六品。 '1521' 順便說句,提拔了袁崇煥的這位無名侯恂,有個著名的兒子,叫做侯方域,如果不知道此人,可以去翻翻《桃花扇》。 接下來的事情十分有名,各種史料上都有記載:兵部職方司主事袁崇煥突然失蹤,大家都很著急,四處尋找,後來才知道,剛上任的袁主事去山海關考察了。
這件事有部分是真的,袁崇煥確實去了山海關。但貓膩在於,袁大人失蹤絕不是什麼大事,也沒那麼多人找他。當時廣寧剛剛失陷,皇帝拉著葉向高的衣服,急得直哭,亂得不行,袁主事無非是個處級幹部,鬼才管他去哪。
袁崇煥回來了,並用一句話概括了他之後十餘年的命運: “予我兵馬錢糧,我一人足守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