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崇煥回來了,並用一句話概括了他之後十餘年的命運: “予我兵馬錢糧,我一人足守此! ” 在當時說這句話,膽必須很壯,因為當時大家認定,遼東必然丟掉,山海關遲早失守,
而萬惡的朝廷正四處尋找背黑鍋的替死鬼往那裡送,守遼東相當於判死刑,闖遼東相當於闖刑場。這時候放話,是典型的沒事找死。 事情確實如此,袁崇煥剛剛放話,就升官了。因為朝廷聽說了袁崇煥的話,大為高興,把他提為正五品山東按察司僉事,山海關監軍,以表彰他勇於背黑鍋的勇敢精神。 大家聽到這個訊息,不管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都紛紛來為袁崇煥送行,有的還帶上了自己的子女,以達到深刻的教育意義:看到了吧,這人就要上刑場了,看你還敢胡亂說話! 在一片哀嘆聲中,袁崇煥高高興興地走了,幾個月後,他遇到了上司王在晉,告了他的黑狀,又幾個月後,他見到了孫承宗。 且慢,且慢,在見到這兩個人之前,他還遇見了另一個人,而這次會面是絕不能忽略的。 因為在會面中,袁崇煥確定了一個秘訣,四年後,努爾哈赤就敗在了這個秘訣之上。 離開京城之前,袁崇煥去拜見了熊廷弼。 熊廷弼當時剛回來,還沒進號子,袁崇煥上門的時候,他並未在意。在他看來,這位袁
處長,不過是前往遼東挨踹的另一個菜鳥。
所以他問: “你去遼東,有什麼辦法嗎?(操何策以往) ” 袁崇煥思考片刻,回答: “主守,後戰。 ” 熊廷弼跳了起來,他興奮異常,因為他知道,眼前的這個人已經找到了制勝的道路。 '1522' 所謂主守後戰,就是先守再攻,說白了就是先讓人打,再打人。 這是句十分簡單的話。 真理往往都很簡單。 正如毛澤東同志那句著名的軍事格言: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很簡單,很管用。 一直以來,明朝的將領們絞盡腦汁,挖坑,造槍,練兵,修碉堡,只求能擋住後金軍前
進的步伐。 其實要戰勝天下無雙的努爾哈赤和他那可怕的騎兵,只要這四個字。 這四個字他們並非不知道,只是不想知道。 作為大明天朝的將領,對付遼東地區的小小後金,即使丟了鐵嶺、丟了瀋陽、遼陽,哪
怕遼東都丟乾淨,也要打。 所以就算薩爾滸死十萬人,瀋陽死六萬人,也要攻。 這不是智力問題,而是弁度問題。 後金軍隊不過是搶東西的強盜,努爾哈赤是強盜頭,對付這類貨色,怎麼能當縮頭烏龜
呢? 然而袁崇煥明白,按努爾哈赤的實力和級別,就算是強盜,也是巨盜。 他還明白,縮頭的,並非一定是烏龜,毒蛇在攻擊之前,也要收脖子。 後金騎兵很強大,強大到明朝騎兵已經無法與之對陣,努爾哈赤很聰明,聰明到這個世上已無幾人可與之抗衡。
抱持著此種理念,袁崇煥來到遼東,接受了孫承宗的教導。在那裡,他掌握勝利的手段,尋找勝利的幫手,堅定勝利的信念。而與此同時,局勢也在一步步好轉,袁崇煥相信,在孫承宗的指揮下,他終將看到遼東的光復。
然而這一切註定都是幻想。 天啟五年(1625)十月,他所信賴和依靠的孫承宗走了。 走時,袁崇煥前去送行,失聲痛哭,然而孫承宗只能說:事已至此,我已無能為力。 然而高第來了,很快,他就看見高大人丟棄了幾年來,他為之奮鬥的一切,土地、防線、
軍隊、平民,毫不吝惜,只為保住自己的性命。 袁崇煥不撤退,雖然他只是個無名小卒,無足輕重,但他有保國的志向,制勝的方法,以及堅定的決心。 在過去的幾年裡,我一直這裡,默默學習,默默進步,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勝利的希
望。 所以我不會撤退,即使你們全都逃走,我也絕不撤退。 “我一人足守此! ” “獨臥孤城,以當虜耳! ” 現在,履行諾言的時候到了。 '1523' 但這個諾言註定是很難兌現的,因為兩個月後,他獲知了一個可怕的訊息。 天啟六年(1626)正月十四日,努爾哈赤來了,帶著全部家當來了。 根據史料分析,當時後金的全部兵力,如果加上老頭、小孩、殘疾人,大致在十萬左右,
而真正的精銳部隊,約有六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