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回家的路上,媽媽邊走邊問:“今天怎麼不高興啊?”司菁菁回答:“不理你!”媽媽沒把這事兒放在心上。後來,又有好幾次類似的事情發生,“不告訴你”、“不想說”就成了司菁菁的口頭禪。
【專家解析】
溝通是家庭教育最主要的手段。父母想與孩子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和孩子進行溝通是十分必要的。透過溝通父母可及時發現、瞭解孩子的心理問題,以正確的方法給予引導,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非常有利。
在家庭中,親子關係較好,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順暢,孩子往往不需要父母督促而主動地學習、上進。相反,親子關係緊張的家庭,不管父母怎樣教育,結果都是“恨鐵不成鋼”。並不是孩子笨,而是孩子有心結,親子溝通的障礙導致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例如上述案例中的媽媽,就是不善於跟孩子進行溝通。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孩子在想什麼?面臨怎樣的問題?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像一個藏滿秘密的盒子。在這個盒子裡,有動物,有人物,有夢境,有情緒,雜亂無章地塞在裡面。如果不經常開啟來看看,有一天當你不經意地開啟時,也許會從裡面跑出來一隻老鼠,嚇你一大跳。”成功的父母,能掌握與孩子溝通的技巧,併成功地引導孩子的思想。這樣的父母,不僅能達到引導孩子行為的目的,還可以教養出有主見的孩子。
孩子的心裡總有許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如今的社會,也給孩子提供了更多瞭解外界資訊的途徑: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等等,所以現在的孩子無論是生理方面,還是心理方面,都很早熟。可是孩子還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分辨能力,這時,就非常需要父母為他們指點迷津,釋疑解惑。
與孩子溝通之前,父母必須清楚地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和孩子溝通,溝通的目的究竟是什麼。事實上,父母和孩子溝通,是為了促進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在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上,去教育孩子,激勵孩子,幫助孩子實現理想。從這個意義上說,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就等於教育成功了一半。
【建議父母的妙招】
溝通需要父母有足夠的耐心。畢竟父母與孩子在年齡、心理、思想及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著巨大差異,相互理解需要一個過程。如果過於急躁,溝通就會成為泡影。只有掌握與孩子交談的藝術,做孩子的朋友,才能使兩代人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溝通。
支招一:尊重孩子,蹲下來同孩子講話
方法示例
胡煙芬有一對可愛的兒女。一天,當一家人一同去超級市場時,四歲的兒子羅非因為姐姐先坐進汽車而不高興,胡煙芬在車門口蹲下來,兩隻手握住兒子的雙手,目光正視著孩子誠懇地說:“兒子,誰先坐進汽車並不重要的,對嗎?”羅非看著媽媽會意地點點頭,鑽進了汽車並挨著姐姐坐下了。
第1章(4)
又有一次,大家一起去公園玩,羅非和姐姐跑跑跳跳,到湖邊去看戲水的鴨群時,不小心絆了一跤,眼淚在他的大眼睛裡滾動著,馬上要流出來了。這時,胡煙芬又很自然地蹲下來,親切地對兒子說:“你已經是個大男孩了,絆一下是沒關係的,對嗎?”這時,孩子一下子就收住了眼淚,然後自己玩去了。
胡煙芬談起自己的教育方式時說:“在我小的時候,我的父母親就是這樣同我們說話的。我們認為,孩子也是獨立的人,只因為他們比我們矮一些,所以我們應該蹲下來同他們說話……”
操作提示
父母蹲下來,同孩子臉對臉、目光對視著談話,體現了父母對孩子的尊重,體現了成人對孩子的事情認真又親切的態度。同時,父母可以輕聲細語地耐心說服教育孩子,而不是居高臨下地大聲呵斥。
這樣能促使孩子意識到自己同成年人是平等的,是受到尊重的人,有利於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尊、自信與合作精神,也能幫助孩子認真對待自己的問題或缺點;同時為孩子創造了樂於接受教育的良好心境,而不是使孩子聽而不聞或產生逆反心理。這雖是一種很具體的教育方法,卻體現瞭如何看待子女同父母的關係的教育觀念,也從一個側面體現出父母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
支招二: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方法示例
王強向媽媽說高興的事,媽媽會產生共鳴,例如王強告訴媽媽他在學校裡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媽媽會稱讚他說“噢,真棒,下次你會做得更好”;王強向媽媽訴說不高興的事,媽媽會讓他盡情地宣洩,並表示同情。例如當王強告訴媽媽他今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