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國家的證券市場就10年以上的時間來觀察,各種股票指數又確實是呈螺旋式上漲的,故此在實踐中似乎也得到了有力支撐。然而,這種機械式、賭博式的投資方式在經過深入推敲後,就像身上畫著盔甲的稻草人一樣,一推即倒。
首先,“長期持有”的觀點是反對選時的。只要你投資證券資產了,就應該忽視市場的波動,進行長期持有。這種機械式的投資方式如果是正確的,那麼你在中國A股平均市盈率達60倍時,即風險最高、最沒有投資價值的時候去投資也是正確的,這顯然與巴菲特等投資大師倡導的價值投資理念背道而馳。
其次,這裡的“長期”到底為多長,沒有一個人可以給出精確的答案,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可以看到公募基金是長期持有的強力支持者。或許你可以從他們的收入方式上理解為什麼他們最支援長期持有,因為公募基金依靠相應基金資產的管理費來維持公司運作和員工薪水發放,這是公募基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即使當他們投資的市場風險已經很高,沒有投資價值了,出於利益訴求,他們也不可能鼓勵你進行基金的贖回。這或許是投資實務界鼓勵長期投資的主要原因,當然金融監管部門也應對基金管理人與基金投資人的利益分配政策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改革。
在國內,當你參加各種理財講座時,有時會聽到主講人說:“如果你在1990年投入100萬元購買上證指數基金(假設有),那麼即使被動地持有到2008年6月,你現在的資產已經達到2800多萬了(此時上證指數2800點)。”關於這種論調還有其他諸多表達方式和角度,這裡不一一列舉。對於上述觀點,僅從邏輯上講,確實是正確的,不過實質上卻是個謬論。
第一,作為投資人的你要在1990年有錢可投,但是並不是每個投資人在1990年都有足夠的錢來投資,或許那時你還在唸初中呢。還有,在1990年以後,甚至是在2000年才有錢可投的人怎麼辦呢?如果你非常不幸的在2000年才有錢可以進行投資,並且確實投資了當時的中國A股股票資產,在接下來的五年中等待你的只有漫漫熊途,而且深達50%,對於長期持有來說,五年不算短。當然,有人會跳出來說,A股不是在隨後的兩年報復性地收復了前期長達五年的跌幅,而且在2007年年底漲到5600點了嗎?這種說法對於完全不懂市盈率,不懂價值投資的人來講確實很有道理,既然以往的歷史證明他“賭”對了,那麼我們只能再次祝願他在未來繼續賭對!
第二,既然這種被動的長期持有是最佳策略,那麼金融機構的理財顧問、投資顧問都應該下崗。反正長期持有就是了,你也不必勞心費力地去選擇什麼型別的投資組合,隨便投資幾個股票、債券組合長期持有就好了。順著這種邏輯思考出的結果顯然與中國日益壯大的理財市場有所相悖,無論是中資銀行還是外資銀行,都在招兵買馬迅速擴大理財團隊,準備為中國內地投資者提供全面的財富管理服務,你上上搜尋一下就知道。那麼,為什麼這些客戶經理和理財顧問在向你推薦適時而動的投資機會時都建議長期持有呢?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為了在將來這項投資出現浮動虧損時找到一個繼續持有的理由。當然,這並不完全是他們的錯,因為他們很多人也不懂價值投資。
第三,從100萬到2800萬,你什麼也沒做,在經過了17年後,你成為了擁有幾千萬金融資產的富豪。要知道在實際生活中,即使在今天也不是有那麼多中國人可以隨手一揮100萬投資17年的股票類資產。讓我們從故事中回到現實來,現在的你可能只有幾萬或者幾十萬可用來做金融投資。故此,你不必沉醉於故事中不勞而獲成為千萬富豪的夢想之中,更多的是應該考慮如何透過價值投資使得財富增值。只要方法對了,結果還會不好嗎?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個比較特殊的證券市場二十多年的發展。在日本股票市場,最具代表性的指數是NIKKEI 225指數,它是東京證券交易所的日經平均股票價格指數。在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日本,這個曾經紅極一時的經濟體開始陷入經濟危機的泥潭,難以自拔,直到現在還處於恢復期。其NIKKEI 225指數自1985年的10 000點上衝至1990年的40 000點後,隨即進入長達17年的漫漫熊市,直到2007年也沒有回到當初最高點的一半(見圖2…1)。
如果在日本證券市場最為狂熱的那段時間裡你投資了當地的股票資產,不用幾年你就收益頗豐。但如果遵從了長期投資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