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華北方面軍為策應華中派遣軍進攻武漢,以第108師一部沿汾離公路西犯,進攻柳林、軍渡,並炮擊黃河西岸宋家川,直接威脅著陝甘寧邊區的安全。為粉碎敵之企圖,第115師代師長陳光、政治委員羅榮桓決心在汾離公路上伏擊日軍輜重部隊,以切斷其補給線。
9月14日,第343旅之第686團設伏於汾離公路中段吳城鎮以東的薛公嶺,將由汾陽西進的日軍20餘輛滿載軍用物資的汽車和200餘名步兵全殲。
17日,第115師又以第343旅補充團在吳城鎮以西的油房坪設伏,將從汾陽開出的日軍運輸汽車20輛及步兵100餘人全殲。
日軍在汾離公路上連遭打擊後,其後方補給線被切斷,被迫於9月19日由離石向汾陽方向撤退。第115師抓住有利時機,集中第686團、補充團、第685團第2營及師恃務連等部,再於20日設伏王家池附近地區,將東撤日軍800餘人全部消滅。
第115師在汾離公路連續三次伏擊日軍,共殲敵1200餘人,擊毀汽車30餘輛,繳獲各種槍560餘支、戰馬100餘匹,予敵以沉重打擊。
晉察冀邊區反擊日軍圍攻
1938年4月,晉察冀軍區部隊在邊區召開第一次黨代表大會之後,積極向東向北發展游擊戰爭。第120師之第359旅奉命於5月下旬由崞縣進入渾源、廣靈、靈丘等地,協同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割槽向平綏線發展。在“七·七”抗戰一週年之際,晉察冀軍區和第359旅在八路軍總部統一部署下,向平綏、平漢、津浦等鐵路線和附近城鎮據點發起了連續破擊作戰,一度攻克易具城,攻佔定縣車站及桃花堡、西合營、暖泉、北水泉等日偽軍據點,襲入新樂、平山等縣城,並擊毀了北平近郊石景山發電廠裝置,襲擊了香山附近之日偽軍。此次破擊作戰,八路軍共斃傷日偽軍1450餘人,俘偽軍130餘人,繳獲各種槍300餘支,破壞鐵路50餘公里,使平漢線北段的交通一度中斷。
八路軍連續作戰的勝利,使華北日軍驚恐不安。為消除後顧之憂,日軍在南取廣州,中攻武漢的同時,決定“北圍五臺”。自9月10日起,日軍先後調集第110、第26、第109師及獨立混成第2、第4旅共5萬親人兵力,對晉察冀根據地發動圍攻。
晉察冀軍區及邊區黨委針對日軍的企圖,提出了“一切服從戰爭,一切為了前線勝利,保衛家鄉”的戰鬥口號,在全邊區進行了反圍攻作戰的組織動員和具體準備。
自9月20日起,集結於晉察冀邊區周圍的日軍,開始向邊區城鎮要點進犯。
在東線,由平漢線之定縣、望都、保定等地出動的日軍第110師於21日佔領曲陽、唐縣、完縣等邊沿城鎮後,繼續向阜平發展進攻。晉察冀軍區第3軍分割槽部隊於9月22日分別在曲陽以東的趙邱和東北的劉家馬等地斃傷日軍300餘人,遲滯了日軍行動。10月3~4日,第1、第3軍分割槽及冀中軍區各一部在阜平以東之王快、方代口及東西莊一帶地區伏擊日軍,斃傷敵1000餘人。6日上午,日軍侵入阜平城。
在西線和南線,由同蒲鐵路之代縣、定襄等地出動之日軍第109師一部及由正大線之盂縣、平山、井陘出動之獨立混成第4旅,分路向五臺、子洪店進攻,企圖合擊晉察冀邊區黨政軍機關。晉察冀軍區第2、第4軍分割槽部隊分別在東冶、河邊村及上社等地阻擊日軍的進犯。南線之敵北渡滹沱河,繼續向柏蘭鎮發展進攻時,在牛道嶺、石佛寺等地被殲400餘人。
在北線,由平綏線之蔚縣、廣靈、渾源等地出動的日軍第26師及獨立混成第2旅,在9月20日佔領北口、九宮口等地後,向淶源、靈丘等地發展進攻。八路軍第120師第359旅與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割槽部隊密切協同,在邵家莊、馮家莊、居吉溝等地阻擊日軍,並於26日夜襲直峪。經6晝夜激戰,共斃傷日軍800餘人,有效地遲滯了日軍的行動。直至10月1日,日軍才進佔淶源、靈丘縣城。
日軍在侵佔五臺、阜平、淶源、靈丘等城鎮後,即加緊修築工事,建立據點,企圖採取先分割後“清剿”的手段,達到各個消滅八路軍主力,摧毀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目的。
在晉察冀邊區反圍攻的關鍵時刻,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於10月2日電示晉察冀軍區:“根據敵人構築據點,步步推進,緊縮邊區,及敵人頑強與敵人不足的優缺點”,應“相當的集中主力於我有利的各種條件(敵人弱,地形有利)方面,準備待機”;“以小部隊與敵進行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