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容。
朝傾公主在軍帳裡養傷,安容給烈兒找了個奶孃,順帶照顧她。
大約七八天後,朝傾公主才忍不住向安容祈求,讓她能見元奕一面。
安容很明確的告訴她,她想什麼時候去見元奕都行,她還可以抱著烈兒一起去。
朝傾公主也不多見元奕,上午一回,下午一回。
大多都是吃飯的時候去,算是陪元奕用飯吧。
傷筋動骨一百天,朝傾公主的傷,養了三個月才養好。
除了她養傷之外,軍中將士們也將傷養的七七八八了。
三個月時間過去,東延沒能將朝傾公主或者上官昊的人頭送來。
時間一到,蕭湛就帶兵攻打東延了。
彼時,東延已經將元奕從皇家玉蝶上除名,元奕不再是東延皇室中人,而是罪民。
一邊是北烈,一邊是大周,再加上空虛的國庫,四起的民怨。
東延拼死抵抗了十個月,最後蕭湛帶兵直取京都。
東延新帝雙手奉上東延玉璽。跪求歸順大周。
當然了,東延原本的疆土,只有三分之二歸大周,另外三分之一在北烈手裡。
攻下東延後,蕭湛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將瑞親王和靖北侯調來東延皇宮,處理東延政務。
減免賦稅。安撫民心。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
原本,東延百姓就對我大周懷著敬畏之心。加上這一系列利國利民之舉,很快俘獲了東延民心,他們誠心歸順大周,以大周百姓自居。
東延滅亡。北烈還對我大周虎視眈眈。
但是一場仗打下來,北烈也吃不消。有了息戰求和的念頭。
尤其是朝中,主和的人越來越多。
大周士氣正盛,若是再打下去,東延就是前車之鑑啊。
求和。雖然難聽,可亡國之臣,亡國之君。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啊?
北烈想求和,大周也同意他們求和。但還是那個條件。
拿朝傾公主和上官昊的人頭來求和。
不是一個,而是缺一不可。
顧清顏從大周逃回北烈,大周並沒有像當初東延搜查安容那般仔細。
只要她易容,想逮住她,當真不容易,她和安容不同,安容手腕上的玉鐲摘不下來是硬傷。
再者,蕭湛也沒打算抓到她。
大周士氣正盛,正是乘勝追擊的好時候,錯過這樣的機會,將來不一定再有了。
北烈求和,若是大周答應了,接下來五年,或者是十年都不會再打仗。
再掀起戰亂,必定意味著北烈休養生息夠了,就算沒有足夠的把握贏了大周,至少也有四五分的勝算。
朝廷是主戰的,求和的寥寥無幾。
但百姓希望求和啊,打仗勞民傷財,他們提心吊膽,而且離家的夫君和兒子,已經幾年未見了,他們想一家團圓。
大周需要一個不得不繼續打仗的理由,來說服大周百姓,不是朝廷戀戰,是北烈求和的誠心不夠。
朝傾公主迷惑東延皇帝,侵犯我大周,大周要她的命,無話可說。
上官昊是墨王世子,墨王是北烈主帥,他是少帥,多少人死在他們父子手中,要上官昊的命,也是應該的。
可墨王就上官昊一個兒子,他能捨得把上官昊交出來平息大周的憤怒,讓自己斷了後?
這不可能。
而且,顧清顏已經嫁給了上官昊,此時腹中還懷了身孕,已經三個月了。
墨王不喜歡顧清顏,他知道她不是真的朝傾公主,比起顧清顏,他更喜歡那個驕縱一些,什麼都不管的真朝傾公主。
他不喜歡女子干政,更不喜歡女子對怎麼用兵打仗指手畫腳。
尤其三萬鐵騎,那是他一手培養的,十數年心血,就因為顧清顏一個建議而付諸東流。
他知道,這不全是顧清顏的錯,畢竟沒有他的首肯,三萬鐵騎誰也吩咐不動,哪怕是他兒子上官昊。
只是他膝下只有上官昊這麼一個兒子,上官昊非顧清顏不娶,他拗不過他。
但顧清顏以朝傾公主的身份嫁給上官昊,別說江山為聘了,什麼都沒有,就那麼住進了墨王府。
朝廷打仗,正是國庫空虛的時候,哪裡有那麼多銀子鋪張浪費?
再說了,當初她嫁給上官昊時,已經穿上嫁衣,出了皇宮大門了,只是被元奕綁架了而已。
後來,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