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部分(3 / 4)

來了阻力。可是,儘管如此,在1940年春天還是開展了一個擴大出口額的運動。但是在這項運動還沒有見效時,軍事發展已經迫使它停止了。法國的覆滅和聯合王國各黨聯合政府的上臺,標誌了英國在向海外採購物資方面開始採取一種新的政策。

另一個問題是貨物的運輸,這個問題在戰爭剛爆發時似乎不那麼緊迫。有關部門根據戰前對英國運輸裝置所作的估計,認為這時可以派用處的裝置,將能勝任所需要承擔的全部運輸任務。這種過分樂觀的想法,造成了許多近乎災難性的後果。在戰爭爆發的時候,沒有哪一個機構能對海運擁有完全的控制權,除戰時內閣外,也沒有哪一個機構在負責規劃如何進口。另外,各有關當局認為船舶的噸數已足夠使用,而無視阿瑟·索爾特爵士(後為勳爵)等人的意見,他們認為,應當把那些體積大、在運輸中佔艙位、貯藏起來也不致有變質之虞的原材料堆存起來。在國內,政府也沒有做什麼工作去鼓勵農業生產各部門,而這些恰恰是最有可能使進口需要物資數量減少的部門。

雖然說,海運危機直到1940…1941年的冬天才出現,但在1940年初就很明顯,情況遠遠不象預料的那樣妙。1月間,政府宣佈徵用全部遠洋船舶,並採取了使進口計劃更能發揮效力的措施,其一部分原因是由於“運輸”和“現購”兩方面的要求。在“現購”和“運輸”這兩種要求之間,也開始出現了困難。由於缺乏美元,必須減少向美國購貨,而海運艙位的不足,則影響了運輸的數量和時間,產生了更嚴重的問題。在戰爭的頭九個月裡採取的那些管理政策失敗了,這一點表現於,雖然這一時期的輸入量比戰時任何一個時期都高,但是庫存量卻聽任其急劇減少。

人力問題是戰時經濟的最重要問題之一。它不僅牽涉到建立一支人數多多益善的勞動大軍的問題,而且還要做到在各軍種、民防和主要工業之間合理分配人力,並在工業方面使人力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在戰爭爆發之前,有關武裝部隊徵兵的計劃和有關在工業部門保留必要工人的計劃已經擬訂就緒。徵兵工作順利開展,到1939年底已經有一百多萬人應徵入伍。1939…1940年的冬天,徵兵的速度放慢了,但是到1940年春天又加快了。可是武裝部隊由於缺乏裝備,所以需要的人力還不太多。在戰爭的頭九個月裡,儘管有專業人員登記表規定的限制,部隊還是從工業部門獲得了它所需要的全部勞力。

工業方面的情況有些不同。在戰爭爆發之前,對於工業勞動力的擴大和再分配方面的組織工作,沒有制訂過計劃。政府的專家們曾經預言,勞動力的需要量將大大增加,但是結果證明,在所說的這段時期內,工業方面吸收勞工的能力很差。1940年4月,仍有一百多萬人失業,即使不把暫時失業的人員計算在內,一個久治不愈的失業“硬核”仍然存在。可是,也有一個重要的例外情況。從戰爭爆發後,對熟練工人越來越需要,但是英國政府沒有下過決心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並建立一支熟練工人的後備軍,以應付即將來臨的更困難的時期。有許多能解決問題的措施,理應在當時就採取,而不必等到後來。可是,英國政府錯過了擴大和發展訓練中心的機會;由於害怕引起工人鬧事,政府不敢強行推廣以非熟練工人來頂替部分熟練工人的辦法,同時也不敢要求對可以排程的熟練工人強行重新分配。政府只得採取間接措施和利用經濟形勢,但是這些辦法都未能實現重新分配熟練工人的希望,結果,出現了“偷挖”和普遍囤積熟練工人的現象。

在英國國內,1940年5月以前的一段時期,乃是躊躇狐疑和坐失良機的時期。雖然1939年8月24日的(國防)緊急授權法授與了政府幾乎無限的法定權力,但是這些權力並沒有被使用過。政府為了害怕引起騷動,不敢貿然採取不得人心的措施,可是,在這個問題上,政府在多數情況下反而落後於公眾輿論。政府的工作效率,還因以下幾個因素而降低了,如:傾向於把作戰努力主要看作是財政金融問題,而不是看作物質資源問題;在當時也缺乏為編制一些稍微精確一點的計劃所必需的詳細的統計資料。

英國政府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決心採取一切可能採取的措施,以防止通貨膨脹和投機活動。戰爭爆發後,物價立即上漲,更加強了政府的這一決心。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政府頒佈了物價初步凍結令,到1939年10月,又代之以預先規定最高價格的原則,以彌補裝置更新的費用。這些條例是有效的,因為這些條例確實制止了投機活動的泛濫,但是它們不能適用於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