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黨的影響。在抵抗運動中,最早的抵抗者大概要算保守黨的領袖克里斯馬斯·默勒,他在丹麥被佔領的最初六個月內被驅逐出政府和議會這件事就可以作為證明。另外一些主要的保守黨人也在抵抗運動中起了積極而卓越的作用,如青年運動領袖阿克塞爾·默勒和下院的保守黨主席比昂·克拉夫特,他和社會民主黨人黑德托夫特合作創辦了地下報紙《丹麥訊息》,1943年12月德國人曾打算謀殺克拉夫特。另一個社會民主黨人弗羅特·約科布森在1941年建立了通稱“掙扎”的那個抵抗組織,1943年又建立了自由委員會。他在自由委員會中是“國防部長”,那就是負責掌管地下部隊的軍事組織。此外,希特勒進攻俄國,使共產黨人可以以狂熱的愛國者和抵抗者的身分站出來時,他們那個先前毫不妥協的領袖阿克塞爾·拉森甚至立即就同意同克里斯馬斯·默勒合作出版主要的地下報紙《自由丹麥》。誠然,丹麥國內抵抗運動中最偉大的人物(在默勒逃到英國,拉森被捕並被押送出境以後)是共產黨以前的一名黨員,而且無疑依然是一個熱情的同路人——就是莫根斯·福格博士,但是,共產黨人無法隱瞞其他黨派對抵抗運動所作的貢獻這一事實。同時,因為另一個左翼政黨社會民主黨也同共產黨一樣具有良好的抵抗成績,他們在解放以後就可以對共產黨人壟斷左翼意見的任何權利提出挑戰,也可以拒絕共產黨人所提的任何合作或聯合的形式的建議。
第五章 挪威
1940年4月8…9日夜間,德國人對挪威發動了突然襲擊。幾小時後,他們才送給挪威政府一個通知,說明要佔領挪威,並且要求挪威不要進行抵抗。挪威外交大臣也收到了一份照會,列舉出德國政府希望挪威政府採取的步驟,這些步驟將使挪威立刻淪於傀儡國的地位。這些要求遭到了迅速而斷然的拒絕。挪威軍隊對侵略者進行了抵抗,在挪威國上上與盟軍並肩作戰了六十二天,直到歐洲大陸西線的崩潰使盟軍不得不撤退。於是國王和以約翰·尼加德斯沃爾德為首相的政府逃避過德國人,於1940年6月7日離開挪威,流亡英國,他們在較早的時候(4月9日在哈馬爾和埃爾佛魯姆)便已經得到議會的指示,要他們繼續對德作戰,必要時得在挪威國外作戰。
與此同時,就在德軍發動進攻的第一天晚上,挪威“納粹”黨(民族統一黨)的領袖維德庫恩·吉斯林得到德國人的支援,在奧斯陸宣告成立一個新的挪威政府,由他自己擔任首腦。然而,挪威公眾對這個已經被人唾棄和不信任的吉斯林突然獲得這種聲望感到非常憤怒,因此這個政府只持續了幾天。而且,根據憲法,政府應由國王任命。儘管德國的一個調停人費了很大力氣,想使吉斯林自行樹立起來的政權得到事後的批准,國王和他的大臣們取得一致意見,拒絕批准這項任命。再者,憲法的慣例要求政府應該代表最主要的政黨,因此,這是一個在議會中連一個議員席位也沒有的政黨對憲法的明目張膽的破壞行為。的確,開始時,人們對於吉斯林和他的那些心腹的怨恨更甚於對德國人,因為一個外國征服者行使非法權力,對於民族自尊心所造成的傷害程度並不象一個政黨的成員行使同樣權力那樣巨大,因為這個政黨在六年的競選運動中始終沒有獲得百分之二以上的選民的支援。
回顧起來,德國人頑固地試圖利用吉斯林作為德國政策的工具,可以認為是希特勒在判斷上的一大錯誤,因為這大大地使得對德國人的反對具體化了,還因為如果不利用吉斯林,在某一時刻顯然有可能組成一個準備同德國人合作的,最後甚至也許會廢掉國王的政府。最高法院(該院的人員留在奧斯陸)於1940年4月15日任命了一個所謂“行政委員會”,以接替吉斯林的第一屆政府,這就是上述情況即將出現的跡象。“行政委員會”主要是由忠義的挪威人組成的,他們希望提出某種德國人能接受的國民政府,以保持國家團結,並使國家不至於始終受到德國人直接統治的威脅。德國人自然也渴望有可能取得挪威人的合作,以撤銷埃爾佛魯姆和哈馬爾的法令,因為這些法令使他們面臨到難以應付的憲法障礙。1940年夏秋兩季按照這些方針一直在進行曠日持久的談判,最後毫無結果,但是,意味深長的是,議會主席團(雖然很明顯地是在德國人的沉重壓力下)竟然在1940年6月27日實際上要求國王退位作為簽訂和平條約的一項必要條件。幸而國王為了國家的前途,並在合法的流亡政府的支援下,於1940年7月3日斷然予以拒絕。雖然主席團是一個沒有制憲權力的團體,而且未必代表整個議會,但是這段插曲仍舊給挪威議會留下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