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能最適合於滿足軍事形勢的需要。
參謀工作會議的報告(ABC…1)包括一項說明一般戰略概念的主要報告和五項附錄,這些附錄詳細地論述了一般的概念以及同盟國家之間進行合作的技術性方法:
(I)軍事代表團的組織。 (II)對軍事力量作戰略指導的責任。 (III)美國和英聯邦的基本作戰計劃。 (IV)交通聯絡。 (V)船舶運輸的管理和保護。
美國和英國的代表商定,如果美國參戰,他們將在大西洋採取攻勢戰略,而在太平洋採取守勢戰略,但是他們對於如何實行這種守勢戰略卻未能達成協議,只是商定由駐遠東各軍的司令在新加坡會晤,準備協調守軍的計劃。於是美國、英國和荷蘭的軍隊司令於1941年4月21…27日在新加坡開會,制定在遠東指揮軍事行動的計劃。他們把自己的建議擬了一份報告(ADB),但在7月3日被斯塔克和馬歇爾否決。這個計劃是美國最高統帥部認為不能接受的,出於兩個原因,一個是政治原因,另一個是戰略原因。如果採用這個計劃,萬一發生某種情況,包括日本進攻或者揚言要進攻英國或荷蘭的屬地時,美國就得承擔義務,參加對抗日本的集體軍事行動。戰略上的缺點主要是因為這個計劃規定有些基地,特別是新加坡,必須不惜一切犧牲保住。
ABC…1報告於5月28日獲得海軍部長的同意,6月2日獲得陸軍部長的同意。雖然羅斯福尚未正式批准,但是他已經默許了。經過修改的基本作戰計劃是根據這個報告制定的,而海軍的部署也是按照報告中的規定作出的。
延誤生產計劃的執行,然後再對組織生產的機構進行批評,是共和黨競選運動的一個主要特徵。而且,對這個問題的批評不僅來自共和黨人。生產的進展慢得厲害。克努森和其他一些人曾強調必須徹底檢查防務組織。12月13日,克努森說,飛機生產落後於計劃百分之三十。如果美國要起到它作為民主國家的兵工廠的作用,顯然生產的速度必須大大地加快,而且,為了做到這一點,必須由一個更強有力和更有權威的機構來替代原來的顧問委員會。許多人認為管理工業動員的機構必須集中由一個負責的首腦主持,這個人要有類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伯納德·巴魯克那樣的地位。陸軍部長和海軍部長都堅持這種意見。12月18日,他們向羅斯福建議任命克努森承擔這項工作。然而,羅斯福不準備接受這種建議,因為1940年5月間曾使他不贊成設立一個超級機構的許多理由仍然適用。
1940年12月20日,羅斯福舉行一次特別記者招待會,說明他的改組計劃。他說,由於生產涉及許多方面,不可能找到一個“沙皇”或者“普巴”來總攬一切。因此,他決定設立一個生產管理局,由四人掌管:局長,克努森,總管一切;副局長,希爾曼,負責勞工;以及陸軍部長和海軍部長,以使用所生產武器的軍方領導人身分參加。
1941年1月7日,生產管理局根據行政命令成立。因為它屬於緊急戰備局,所以不需要國會批准。
生產管理局既是顧問機構又是執行機構,它的許可權雖比國防顧問委員會的許可權範圍較廣和力量較大,但這個新成立的局仍然主要是一個設計和諮詢的機構。佈置生產的權力是分散的,生產管理局對工業實行控制的權力受到嚴格的限制。防務計劃的其他部分掌握在軍隊和政府其他常設部門以及許多為應急而設立的機構手裡,這類機構在這個時期中象雨後春筍般地紛紛出現。各部門和各機構當中常常就管轄範圍發生爭執,特別是在軍事部門和非軍事機構之間。
3月間生產管理局的生產計劃委員會和調查統計局編造的一份美英兩國所需物資的粗略概要,顯示出這些需要中某些專案竟超過估計生產能力達百分之五十。為了適應防務計劃的需要,必須大大地加速生產,必須增添裝置,必須訓練和動用更多的勞動力。凡已感到嚴重缺乏的原料必須增加供應,而民用消費則不得不削減。
1941年春天和夏天,政府採取了一些措施,在美國擴大重要原料的生產,並積聚進口物資的儲備。4月20日,羅斯福和麥肯齊·金在紐約海德公園會晤,並發表一項宣告說,正在作出安排,以動員北美洲的經濟資源。雙方同意“兩國應以本國最擅長生產的防務用品供給對方……併為達到此目的而協調生產計劃”。
在秋天以前,削減民用消費方面的工作進展得非常緩慢。對於必須削減的程度以及實現這種削減的方法,各防務機構意見分歧。生產管理局可用來削減民用企業物資供應的優先配給權,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