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部分(2 / 4)

位是不現實的。此外,當聯合國組織後來成立時,它也具有起源於這一宣言的痕跡。

這一宣言可以看作是自威爾遜總統以後美國在世界政治舞臺上推行積極外交第一次取得的成果。作為既充滿了崇高的原則又具有舒暢的樂觀主義精神的美國思想的反映,它象徵著國際事務中的一種新發展。

《聯合國家宣言》的文字是在1942年1月2日最後簽字的那天散發給報界的。英國和美國的評論幾乎普遍表示贊成,但是俄國報紙卻慎重地保持沉默。總的說來,美國新聞記者比英國新聞記者更傾向於接受宣言的表面價值。因此,舉例而言,《紐約時報》就在一篇社論中(1942年1月4日)聲稱:“這項協議……可能表明是和人類歷史中所簽訂的任何政治檔案同樣重要的一個檔案”,而比弗布魯克勳爵的一份報紙,《星期日快報》,則較為審慎地說:“大聯盟是一個事實——已經簽字、蓋章並發表了。……在紙上,大聯盟是'勝利的'鐵一般的保證。但是數字也好,檔案也好,演說也好,都不會帶來勝利。”

籌備《聯合國家宣言》僅僅是阿卡迪亞會議活動的一小部分,在英國人看來,它簡直是無關緊要的。對於丘吉爾和他的顧問們說來,主要的事是在軍事戰略上達成協議。事實上,戰略、軍事部署和軍事管理等問題的確佔去了會議的大部分時間。英國人擔心太平洋地區事態的影響會改變英國的軍事計劃,但是這種顧慮在會議一開始便消除了,因為美國人在聯合參謀長委員會的第一次會議上就提出了一份備忘錄,其中一部分是這樣的:“從去年2月以來,出現了不少新情況,但是儘管日本參戰了,我們還是認為,德國仍然是主要的敵人,它的戰敗是勝利的關踺。一旦德國被擊敗了,義大利的崩潰和日本的戰敗必然接踵而來。”當英國的參謀長們聽到這些話時,他們一定很寬慰地鬆了一口氣,因為他們一直是很擔心的。

英國人所擔心的第二件事是,美國人會堅持把他們的軍事生產大規模地轉向裝備美國武裝部隊的任務上去,丘吉爾在他準備提交給會議的一份備忘錄中寫道:“對於我們有損害的是美國將建立起一支擁有一千萬人的龐大的軍隊,在這支軍隊受訓期間,至少有兩年將把可用的物資全部吸收了去,一面袖手旁觀地保衛著美洲大陸。”這種顧慮同樣證明是毫無根據的。羅斯福和任何別人一樣急切地想看到美國部隊出動作戰,並且對於提出迅速部署這些部隊去攻擊德國的建議表示歡迎。

然而,提出建議是一回事,安排部署又是一回事。在隨後的兩年裡船舶的缺乏竟然成了盟國戰略家們最為關心的問題,它構成了影響事物進展的一個環節。會議面臨的迫切的問題是在太平洋地區對船隻和部隊進行防禦性的部署,以便確保同澳大利亞和遠東的聯絡。馬歇爾將軍擬定了一個防守新喀里多尼亞作為通往澳大利亞途中的主要停留站的計劃,但是太平洋地區的這一計劃和其他計劃所需要的船隻,只有把船舶從其他的緊急任務中抽調出來才能籌集起來。在大西洋戰場上,美國人同意派遣部隊到北愛爾蘭去,他們可以在那裡完成訓練。這些部隊不僅將協助保衛不列顛群島的安全,而且將使要不然便需要留下來保衛英國本國安全的好幾師經過充分訓練的英國部隊有可能用於海外。行動是迅速的。阿卡迪亞會議還沒有結束,美國部隊已經開始奔赴愛爾蘭了。這個行動公佈出來作為一種宣傳策略,既打擊了德國士氣,又打擊了美國國內殘存的孤立主義情緒。

當時的情況異常緊迫,因此在會議上不可能就長遠的進攻性戰略達成堅定、明確而詳細的協議。雖然如此,英國人卻提出了一個明確的計劃:這個計劃所根據的假設是,當時正在利比亞展開的攻勢將導致北非軸心國部隊的全面毀滅。如果這件事實現了,他們希望看到一支美英遠征軍在法屬北非登陸,當然最好事先能得到維希當局的同意,但必要時不得到同意也要進行了。這項以“體育家”為代號的計劃實施的日期暫定為1942年春天,但是時間表並沒有明確地規定下來。維希的變幻莫測的政策,使丘吉爾焦急地希望如果法國當局突然發出邀請,他就能立即至少派出一支象徵性的部隊去。

在北非的攻勢如果取得成功,就會“收緊”對德國的“包圍圈”,併為1943年在歐洲大陸大舉登陸開啟道路。丘吉爾所設想的最後對德作戰方式是,由幾支人數較少,但裝備精良的裝甲部隊同時在幾處地方登陸。他寫道:“無須認為需要大量計程車兵。如果裝甲部隊的襲擊成功的話,當地人民的起義(必須為他們提供武器)就會成為解放當地的攻勢中的主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