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部分(3 / 4)

華新政策”而來的是進一步向重慶暗中媾和的嘗試。但蔣介石對此還是很冷淡,儘管他的政府正遭到巨大的內部困難,他的很多部隊士氣低落,並且他對自己認為的美國對中國內政的不正當干涉懷有憤懣。

但他還是堅持著,因為他相信日本最終要徹底敗北——主要是敗於美國之手。在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根據1943年1 月的條約,中國將看到外國的治外法權的結束。

鑑於1943年12月中國在開羅所得到的許諾,中國指望重新獲得過去喪失於日本的一切,特別是滿洲和福摩薩。因此,蔣介石不準備同日本人講和,甚至也不肯在恢復1937年戰前狀態的基礎上講和。確實,他對下列建議感到恐慌和憤慨,即竟然要他事實上把自己的軍權授與一個美國將軍,而美國租借法的供應物資竟然要均等地運送給中共部隊和他自己的部隊。但他堅持反對這些要求,結果他勝利了。不過,在1944年的大部分時間內,他的處境是非常危險的;要不是日本在其他戰24線上遭到慘敗,德國在歐洲也遭到慘敗的話,重慶就很有可能垮臺,或者是轉換方向。

到1944年底,日本要迫使中國結束抗戰的想法已經無望了。與日本人合作的最有影響的中國人汪精衛,在長期患病後,於11月10日死於日本。他的繼承人陳公博正式成為南京政權的代主席,但他在國民黨內沒有過去汪精衛所享有的那種聲望。

在1944—1945年間,日本控制下的華北腹地迅速縮小了,因為日本把在華北的軍隊抽去參加華南的戰鬥,並替換從滿洲開到更緊迫的前線去的第一線部隊,而游擊隊就利用了這個機會。同時,日本人的中國附庸,在很多情況下與重慶保持著一條公開的:“秘密電訊聯絡”,變得越來越不可靠了。不是重慶政權被南京政權所吸引,而是南京政權被重慶政權所吸引——在重慶允許的範圍內。即使在日本投降以前,中國的問題已經很清楚,是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之間的問題。

(三)印度支那聯邦

在1945年3 月9 日之前,印度支那的事態呈現出一種反常的情況,同大東亞其他地方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照,同日本“反對西方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宣傳也形成了鮮明的對照。1940年6 月,宗主國法國垮臺,日本不失時機地馬上向這個遙遠的、現在實際上是孤立的法國屬地施加壓力,並且透過柏林的斡旋,向維希政府施加壓力。其結果是於1940年8 月30日在東京締結了法日協定。根據這個協定,維希政府承認日本在遠東的經濟和政治優勢,並同意日本在印度支那享有優惠的經濟特權。維希政府並進一步在原則上同意日本部隊進駐東京。在日本方面,則保證尊重法國在印度支那的主權,並且維護這個國家的領土完整。

接著,在9 月22日,印度支那總督府和日本軍方代表西原將軍簽訂了一個協定,規定在東京(越南)建立日本空軍基地,並由日本守備部隊保護。然而且本在華南的陸軍部隊在邊界城市諒山襲擊並打敗了法國軍隊,該部隊為了這些自作主張的行動而受到了日本上級當局的處分。

開始時,日本軍隊侵入印度支那,表面上是為了便利日本對中國的作戰。接著,在1940—1941年,暹羅進攻印度支那,日本對此進行了干涉。1941年2 月,日本強行調停,結果是1941年3 月11日在東京簽訂了協定,把寮國和柬埔寨的相當大的一部分領土移交給了暹羅。日本是這項協定的保證人,也是條款的實際制訂者。

接著,在1941年夏天,作為進攻馬來西亞和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準備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日本襲擊了印度支那南部。日本以直接佔領相威脅,在1941年7 月21日迫使維希政府同意它的要求,讓它在束埔寨和交趾支那建立空軍基地,在金蘭灣和西貢建立海軍基地,並在印度支那南部駐紮它認為需要的任何武裝部隊。其表面上的理由是為了需要共同保衛印度支那,使不遭受假想的、據說有英國支援的戴高樂派的陰謀。作為報答,日本重申,尊重法國在印度支那的主權。

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日本就迫使法國總督海軍上將德古與日本在印度支那的軍事代表團團長紹將軍簽訂進一步的協定。根據這一協定的條款,法國當局同意按照1941年7 月條約的規定,儘自己的一切力量進行合作,“共同保衛印度支那”。

他們保證維護印度支那的公共秩序,並維護日本在印度支那交通運輸的安全。雙方還進一步商定,在必要的時候,日本軍隊可以協助完成這項任務。海軍上將德古在他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