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2 / 4)

的那樣,簡單一句話就是俄國人靠不住。他們可能會不遵守他們承擔的義務或者不能保守重要的秘密。尤其是,他們可能僅僅為了他們自己的隱蔽的動機而想去佔領波蘭領土上的兩個走廊,並不真正打算使用軍隊來抗擊德國。波蘭政府8月19日經過考慮後作出的回答是,它決不同意給俄國軍隊以透過波蘭領土的權利。貝克似乎並不排除,到迫不得已時波蘭也許會改變態度的可能性。總參謀長斯塔希耶維奇也說,戰爭真的開始後,參謀本部的反對將失去份量。但是,事情很清楚,在政治上反對讓俄國軍隊在戰爭爆發之前入境,甚至也反對事先同意在戰爭爆發後讓他們進來,波蘭的態度是如此的堅決,以致很少有機會能及時地改變它的政策,以避免英法俄談判的失敗。

人們懷著失望和憤怒的心情接受這一來自華沙的消極的反應,特別是在巴黎。甘末林8月21日曾向英國陸軍大臣極為熱烈地談到波蘭人的愚蠢。他指示駐華沙的法國陸軍武官以非常明白的語言再去向參謀本部講一次。諾埃爾也遵照法國外交部的指示去作出暗示:如果波蘭繼續反對讓俄軍進入,法國也許就不能履行它的保證了。法國人也想到,不要過於認真地看待波蘭人的反對也許就能找到一個解決辦法。他們認為,貝克的真正願望也許是讓這個問題能夠揹著他得到解決。貝克已經為這種解釋漏出了話音,因為他為了逃避與俄國談判失敗的責任,已同意不把他的消極的答覆通知俄國政府。法國政府因此批准了法國駐莫斯科大使和法國軍事代表團團長杜芒克將軍的建議,即對是否准許俄國軍隊穿過波蘭領土的問題,應該給予一個“在原則上肯定的答覆”,但俄軍在波蘭與德國交戰之前不得越過邊界。杜芒克被授權進行“談判和簽署一項最能符合共同利益的安排,但必須經法國政府最後批准”;英國政府也被強烈要求去向在莫斯科的軍事代表團發出同樣的指示。

英國政府覺得這樣把波蘭的否決壓下去,理由並不充分——即使,如果它不去照法國那樣做,它將因此被莫斯科和柏林看作是與法國步調不一致。而且它也許已經比法國人更清楚地看出了這樣的一些跡象,即俄國人現在已經決定了他們的行動路線,因此極不可能由於最後一分鐘的讓步而加以改變。無論如何,英國在莫斯科的軍事代表團團長海軍上將德拉克斯並沒有接到指示,要他在下一次與俄國人的會議上支援杜芒克的陳述。杜芒克因此在8月22日的晚上單獨去會見伏羅希洛夫,後者告訴他說,他對來自巴黎的“肯定的答覆”不感到滿意,他認為這是不夠的,而且倫敦方面也還沒有答覆。伏羅希洛夫還拒絕在“政治局勢”“更加明朗”之前再次會見這兩個軍事代表團。這當然指的是前一天晚上宣佈的、裡賓特洛甫將在幾天之內前來莫斯科簽訂一項德蘇互不侵犯條約這件事。這項宣佈的結果之一是,法國政府決定對波蘭政府重新施加壓力,要它同意俄國的要求,希望即使不能阻止德俄條約的簽訂,也許還可以限制這個條約的範圍,使它同俄國也許仍舊準備承擔的對西方國家的義務相一致。英國政府同意在華沙採取一次新的外交行動,並在8月23日付諸實行。貝克自己的看法是,俄國人已把進入波蘭的權利作為一個絕對必要的條件,因為他們知道這個權利是不會給予的,既然已決定與德國人“在一起”,就需要有一個與法國人和英國人“分手”的藉口。不過,貝克也意識到需要做任何可能做到的事來儘量縮小裡賓特洛甫訪問莫斯科的影響,他最後被肯納德和諾埃爾所說服,同意授權杜芒克在莫斯科發表如下的意見:“我們確實認識到,如果為反對德國的侵略而共同行動,彼此合作的可能性並未被排除,其技術方面的條件可隨後由波蘭和蘇聯雙方加以解決。”法國政府把這看成是波蘭方面的一個大轉變,認為局面也許還可以挽回;英國政府雖然不象法國人那樣感到大有希望,也同意德拉克斯應該支援杜芒克去告訴俄國人說,波蘭將“在某種情況下”准許俄國軍隊透過。不過要使這個資訊產生任何效果已經為時過晚。俄德條約於8月23日簽了字;8月25日,伏羅希洛夫告訴杜芒克和德拉克斯說,在這種新的政治局勢下面繼續英法俄會談是沒有意義的了。

8月19日博內曾向英國駐巴黎公使建議,推遲簽署與波蘭的政治協定也許能提供一個對波蘭人施加壓力的手段,迫使他們同意俄軍入境。但是這樣的一種策略倫敦並不贊同。當聽到一項俄德條約將要簽訂時,貝克讓肯納德知道,這不會使波蘭的態度有任何改變,但他表示擔心,這也許會削弱法國和英國的輿論,並顯示出西方與波蘭政府在政策上有分歧。因此在8月22日,英國政府發表一項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