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你這兒來的嗎?”說完梁玠轉身就走了。

戚繼光深為震撼,親自登門向梁老師道歉。梁玠並不生氣,還是一如既往地教導戚繼光。可以說,戚繼光之所以在武功、兵法之外在文學上也頗有造詣,甚至在思想上也頗有深度,那都和梁玠這位好老師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理想(1)

幸運的戚繼光在父親和梁玠這兩位人生導師的教育下茁壯成長,一轉眼,就長到了十七歲。這一年,年老多病的戚景通安排戚繼光進京去辦理世襲具體職位的手續。他賣掉了家裡的房子,為兒子湊足了路費,並在戚繼光出行前在郊外祭拜祖先。

戚景通拉著兒子的手說:“吾遺若者,勿輕用之。”(《戚少保年譜耆編》)意思就是他給戚繼光的這些,戚繼光可別輕易地揮霍掉了。

戚繼光回答說:“兒當求增,何敢輕用!”(《戚少保年譜耆編》)那意思是他會努力增加它們的,哪裡會輕易地揮霍掉呢!

當時在場送行的親友聽了都一頭霧水,都以為戚老爹說的是別揮霍掉賣房子為兒子湊的路費,但戚繼光的回答又特別怪,好像不會花掉,還會增加,難道他是要去搞投資嗎?

其實,只有戚繼光聽明白了父親的囑託。父親交代不要揮霍損害的其實是戚家世襲的榮耀,戚家正直的人品,這些才是父親留給兒子的最大的財富。而戚繼光要力求增添的正是在這種榮耀的基礎上更添上光輝的一筆。

等到戚繼光從北京辦完世襲職位的手續回來,他的父親已離開了人世,戚繼光雖然常以未能見父親最後一面為遺憾,但他卻堅定地繼承了父親的遺志,成為了一個父親所期望的那樣的人!

嘉靖二十五年,戚繼光十八歲,被正式任命為登州衛所的高階軍官。就是在這一年,他在批讀一本兵書時寫下過這樣的一首小詩:

小築慚高枕,憂時舊有盟。呼樽來揖客,揮塵坐談兵。

雲護牙籤滿,星含寶劍橫。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這首詩關鍵在最後這句:“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意思很簡單,是說戚繼光將用生命來成就豐功偉業,但不是為了個人的功名,而是要為了國家,為了百姓,為了腳下這片他深愛的土地!這是一個年輕人的雄心壯志,這是一個年輕人的磊落襟懷,這也是一個有抱負、有理想的有志青年的完美寫照。

若是戚老爹在冥冥中能聽到兒子的這句詩,他一定會含笑九泉。因為一個有能力、有理想、並最終能堅守理想的兒子,就是戚景通在那個朝霞滿天、光芒滿屋的景象裡為孩子取名叫“繼光”時的最大的期望。

這讓我想到歷來備受爭論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張居正和戚繼光的關係。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後面還會有專門的闡述,但這裡我想簡單地說上幾句。

歷來評價戚繼光,說他在政治上略有瑕疵的一個地方,也就是說他勾結權臣以自固。比如《明史》作為一部正史,就持這樣的觀點。而所謂的權臣,可以明指的,也只有一個張居正。

戚繼光跟張居正在政治上是最為緊密的同盟,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甚至在當時,戚繼光也被看做是萬曆首輔張居正最為親密的心腹。但問題是,當時以及後來的人為什麼要對戚、張之間的這種同盟關係頻繁地指手畫腳?

其實原因很簡單,張居正因為推行萬曆新政得罪了很多人,改革的矛頭當然是既得利益集團,而這種集團往往掌握著社會的話語權,所以張居正成為眾矢之的也就可想而知了。再加上張居正父親去世後,他沒有按封建禮教辭官回家守孝,也就是奪情堅守原來的崗位,這被簡單地定義為貪戀權位,遭到嚴守禮教計程車大夫階層的唾罵。這樣,張居正就成為明代政壇的一個頗受爭議的人物。而戚繼光居然跟這種人結成同盟,甚至依附這種強勢的權臣,這種依附也就自然成了既得利益集團口中的口實。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理想(2)

當時的文人們這樣說,當時的史書也這樣寫,後來的人就人云亦云,自然也就有了這種對戚繼光政治選擇上的指責。

但事實上,我認為政治依附的關係並不是戚、張同盟的本質。

戚、張同盟的本質是兩個字:理想!

或者說是共同的理想。再或者說是兩個都能堅守理想的人的相遇和相知。

張居正也是少年天才、少年大志,但初入官場後,在可以選擇強大的嚴嵩集團的情況下毅然選擇了當時處於弱勢的徐階集團,是因為他看到了官場的黑暗,是因為他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