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闕、右拾遺等官。
秘書省為國家文史館,隸屬中書省,長官為從三品的秘書監。殿中省掌管皇帝供奉事務。長官為從三品的殿中監。
內侍省掌管後宮供奉事務,其成員由宦官組成,長官為從四品的內侍。
御史臺為國家監察機關,長官為正三品御史大夫,下屬有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等。
太常寺掌管禮樂、郊廟、社稷等國家事務,長官為正三品太常卿。光祿寺負責後宮膳食。長官為從三品光祿卿。
衛尉寺負責皇宮保衛事務,長官為從三品的衛尉卿。
太僕寺掌管皇宮車輛、馬匹等事務。長官為從三品的太僕卿。大理寺負責司法審判,長官是從三品大理卿。鴻臚寺負責對外交往,長官為從三品鴻臚卿。司農寺掌管倉儲事務,長官為從三品司農卿。太府寺負責商業流通,長官為從三品太府卿。
國子監為國家最高學府,長官為從三品國子祭酒。
將作監負責工程建設等事務,長官為從三品將作大匠。少府監負責宮中製作事務,長官為從三品少府監。
十四衛依其職責分別負責皇宮、皇城和京城的保衛工作,長官為正三品大將軍。
東宮官屬最高者為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一般由德高望重的老臣兼任。
州有上州中州下州,長官分別為從三品、正四品上、正四品下的州刺史。
縣有上縣中縣下縣,長官分別為從六品上、正七品上、從七品上、從七品下的縣令。
行政編制定完後,太宗在顯德殿主持一次御前會議,討論“自古理政得失”的問題。太宗俯視著寬大的殿堂和文武百官,感慨地說:
“朕十多年的戎馬生涯,直覺得削平區宇是順理成章的事。如今安人理國,究竟怎樣實行天下大治,朕還是每每徬徨無計……”
封德彝想搶先來一句漂亮話,拱手說:“陛下能把安人理國放在心裡,這已很不容易了,足以證明陛下是有為之君。”
太宗斜了他一眼,繼續剛才的喟嘆:“今大亂之後,其難治乎?”
魏徵抖了抖袍袖,滿懷信心地對道:
“亂後易教,猶飢人易食也。若聖哲施化,上下同心,人應如響,不疾而速,期月而可,信不為過,三年成功,猶謂其晚!”
“三年?”太宗伸出三個指頭,搖搖頭說,“再快再快也得三年啊!”封德彝為附和太宗,對魏徵的話大不以為然,說:“夏、商、週三代以後,人心漸於淺薄,故秦朝專致於法律,漢朝間或用霸道,此乃想教化而不能,非能教化而不想。依臣看,還得制定嚴厲的法律,令出必行,這樣才能治理好國家。”魏徵還是堅持“教化”的施政綱領,說:
“凡人在危困,則憂死亡。憂死亡,則思化。思化,則易教!”封宰相見魏徵敢繼續和他頂著來,生氣地對太宗說道:
“魏徵書生,不識時務,若信其虛論,必敗亂國家!”臣為政多年,致力於歷朝歷代理國方略的研究,難道不如他一介書生?魏徵笑笑,而後反駁道;
“若言人漸澆訛,不及純樸,至今應悉為鬼魅,寧可復得而教化耶?”
封德彝被駁得啞口無言,強詞奪理對太宗說:
“若想止盜,令百姓安居樂業,必須重法以禁之,否則,沒別的好辦法!若用教化,只能盜賊越來越多,天下越來越亂!”太宗必向著魏徵,當即哂笑封德彝:
“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飢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
封德彝見太宗公開支援魏徵,忙閉口垂手,在一旁默默不言語了。太宗見狀,繼續開導臣子們:
“君依於國,國依於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來,常由身出。夫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則民愁,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君喪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縱慾也。”
群臣聽了太宗的高論,都投以崇敬的目光。大臣們都知道,太宗雖然以武功立國,不暇於學,但他極為聰穎,國事之餘,手不釋卷,所以言之有物,有的放矢,話語中不乏巧思警句。
這次御前會議,決定了以德治為主、法治為輔的治國方略。在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上,綜合多方面的意見,決定嚴格執行武德七年頒佈的均田令,同時對租庸調法做進一步地修改,減輕農民的賦稅和徭役,其體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