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6年——前193年

漢族與漢字的得名,都與大漢帝國密切相關聯,而大漢帝國卻是由一個近似“不務正業的無賴”平民劉邦建立的。平民出身的劉邦文不能書,武不能戰,但卻利用秦末動亂提供的機遇,成為歷史的弄潮兒和幸運兒,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民皇帝。然而,與劉邦一起面對這個歷史機遇的,何止千人萬人,為什麼獨有劉邦搶得先機脫穎而出呢?他有什麼樣的過人之處,又是如何發揮其自身的長處在楚漢戰爭中擊敗楚霸王的呢?作為平民皇帝第一人,他又是如何成功地從奪權者轉化為統治者和管理者的呢?我們將透過對劉邦人生軌跡的描述,逐步解答上述疑問。

◎從平民到領袖

唐人張錫說:“山之妙在峰迴路轉,水之妙在風起波生。”宋人范成大也說:“若將世路比山路,世路更多千萬盤。”他們說得不錯。劉邦的人生和創業道路充滿艱難險阻,但總能峰迴路轉,柳暗花明。

劉邦,字季,周赧王五十九年乙巳(前256),出生在沛縣豐邑(今江蘇豐縣)中陽裡,當時這塊地方歸楚國管轄。“邦”是“國”的意思,可能在成年後,劉邦才自己取了“邦”這個名字。字“季”也不是真正的“字”。中國古代兄弟排行稱老大叫伯,老二叫仲,老三叫叔,老四叫季。劉邦大哥的確叫劉伯,二哥叫劉仲,但不見劉叔,所以,劉邦可能是“劉小三”或“劉小四”。《史記·高祖本紀》中說:“父曰太公,母曰劉媼。”這不是體面的稱呼。後來,劉邦的父親才有個名字叫劉執嘉,母親名叫王含始。劉邦還有個“同母弟”劉交。劉邦長得高鼻龍顏,蓄有漂亮的鬍鬚。單父(今山東單縣南)人呂公認為劉邦相貌貴不可言,就把女兒呂雉嫁給了他。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在陳勝、吳廣起義後兩個月,隱身芒、碭間的劉邦,率領數百人返回沛縣,殺了縣令。父老們請他擔任縣令。劉邦謙讓一番後,同意擔任首領,稱“沛公”,服從張楚王陳勝的領導。秦二世二年(前208)秋,劉邦從今安徽碭山、山東金鄉一帶轉入河南,攻下南陽後,斷然拒絕秦王朝的講和,率軍攻入武關。在嶢關(今陝西藍田東南),劉邦按照張良的計策以區區兩萬人馬大敗秦軍。這時,秦王子嬰將趙高刺殺,向農民軍投降,由此,劉邦親手推翻了秦王朝。在各家諸侯抗秦的過程中,劉邦先行入關滅秦,欲稱王關中,實現了從平民到諸侯的轉變。取得先機的因素劉邦能夠成為農民起義軍的首領,並先行入秦,滅掉秦王朝,既與劉邦的自身因素相關,也與劉邦善於包裝自己有聯絡,又與當時的歷史條件相關。

自身因素。劉邦不喜勞作,確有遊手好閒的無賴之嫌,但他與人友善,喜歡施捨,善交遊,因而在他周圍很早就聚集了一幫有才華的人。劉邦曾做管理地方治安和民事調節一類的小吏——泗水亭長,經常和縣吏往來,時間一長,和沛縣功曹蕭何、獄掾(yuàn)曹參(shēn)等結成莫逆之交。加之劉邦為人大度,心胸豁達,素有大志。有一年,劉邦奉命去咸陽出差,遇到始皇帝出遊,只見儀仗隊員盔明甲亮,旗羅傘蓋蔽日遮天,皇帝穩坐在鑾輿中顯得威風八面,臣民們佇立在道旁個個畢恭畢敬。劉邦不禁嘆道:“嗟呼,大丈夫當如此也!”有野心,也有大志,這給劉邦爭當領袖以精神上的動力。而項羽見到同樣的情景,則說:“彼可取而代之。”足顯勇夫的強悍,高下之別是比較明顯的。

更為重要的是,劉邦身處那個動亂的時代,能仗義行事,勇於承擔責任,顯示其領導才能,可以說這是促其成功的重要因素。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劉邦解送一批人去咸陽驪山修築秦始皇陵。半路上不斷有人開小差,照這樣下去,還沒到達目的地,人就跑光了。劉邦就解開這批人的束縛,與他們圍坐在一起飲酒,要與他們一起逃亡。此舉讓手下明白劉邦是值得信賴和追隨的。有十幾個壯士佩服劉邦的豪爽大度,情願跟他一起逃亡。從此,劉邦有了最初的基本力量。在沛縣人民的心目中,儘管蕭何和曹參的地位都高於劉邦,但劉邦沒有怕失敗的心理負擔,身上具有領袖氣質,所以,蕭何、曹參等人由衷地擁護劉邦做領袖。

歷史條件。當然,劉邦能迅速攻佔關中,除了戰略得當,避實擊虛,以撫為主,從而減少了阻力外,也與當時的歷史條件有關:項羽在河北作戰,吸引並消滅了秦軍的主力,給劉邦的西征軍以有力的支援;秦始皇為自己巡遊全國而修築的馳道,變成了起義軍前進的捷徑;秦滅六國後,拆毀戰國時期的關隘要塞、銷燬大量兵器,以致秦軍大多無險可守,無兵器可用,等等。

善於包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