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是弱勢群體”;“房地產就應該是暴利”;“開發企業同樣受法律的保護,沒有必要、也不應公佈自己的成本”;“買賣有理,炒房無罪,禁止炒房就是違憲”;“小戶型若跌價,開發商有權不蓋房”;“中國應該分窮人區、富人區”……
因為這些肆無忌憚的言論,任志強曾被一家財經雜誌稱為“人民公敵”,還被網民評為“全國最該捱打的三個人”之一。有評論曰,“在房價已成焦點的大背景下,任志強頓成眾矢之的,###批判之聲不絕於耳。他被冠以‘任大炮’、‘任大嘴’的諢名,其激起民憤之深可見一斑。任志強幾乎成了‘黑心房地產商’的典型代表。”他最近的新論是“宏觀調控是為了促進房價的穩步上漲”,很顯然,這是一句沒有人聽著會順耳的話。
2008年2月,當地產界的另一個領袖人物,也是他的老朋友王石提出“拐點論”之後,他又第一個跳出來反駁,甚至將之暗喻為“蒼蠅”。他在自己的部落格中寫道:“也許(拐點論)背後還藏著許多並不為大多數人所知的‘秘密’,或僅僅是源於這些‘秘密’而做‘秀’。市場更不會因為有幾隻蒼蠅在嗡嗡叫就改變其固有的執行規律,蒼蠅也不會讓“拐點”出現。”言辭之刻薄令人不安。在亞布力論壇上,任志強與王石比鄰而坐,我沒有看到他們互動的景象。
為了訪問任志強,我仔細閱讀了他的所有言論,讓我意外的是,他可能是中國企業家群體中讀書最多的人之一,他的言論被曲解和誤讀的程度之大讓人吃驚。被炮轟的“任氏言論”大抵可以分成三類:一類是“論點自成一說,缺乏邏輯演繹”,譬如,他說當前的宏觀調控政策,如果適用不當和操作失誤,將無法起到遏制房價持續上漲的目的,“人民收入還在漲,土地資源不能增長,這兩頭已經限制住了,那房價能不漲嗎?”這些論點自有其依據和道理,然而一旦表述為“宏觀調控將促進房價的穩步上漲”,自然會引起無數的歧義和無謂的爭吵;第二類是“道理正確,多說無益”,譬如,“開發商有權不蓋房”、“ 禁止炒房就是違憲”,這些話在某些時刻說出來,明擺著是帶有情緒的、自討沒趣的“真話”;第三類則是沒有深思熟慮的順口言辭,譬如他說“房產品牌就該是具有暴利的”,這顯然是經不起推敲,在歐美各國及中國,我們很少看到具有暴利性的房產品牌,甚至在過去的100年裡,美國富豪靠地產致富的人也從來沒有超過5%。“我是一個商人,我不應該考慮窮人。如果考慮窮人,我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就是錯誤的。因為投資者是讓我拿這個錢去賺錢,而不是去救濟窮人”。這也是一段頗可商榷的話,因為考慮窮人,並不意味著救濟窮人。
在一向“娛樂化”的地產界,任志強並不是唯一的困擾者,譬如潘石屹、馮侖,甚至王石都遭遇同等尷尬。今年初,馮侖出版新書《野蠻生長》,在首發式上,他請來中央臺的王小丫當主持人,王姑娘一本正經地問:“這裡有幾個詞——管理、金錢、偉大、女人、政商關係……,馮總,您最想從中挑哪個詞來闡述您的觀點?”馮總毫不猶豫地說“我挑女人”。就這麼一段無厘頭式的對答,第二天上了各網站的版面。就在首發式後不久,我去北京訪問馮侖。我先是讓他猜一個人:“有一個同志,1957年出生,他15歲入團,20歲入黨,27歲讀完中央黨校的研究生,46歲獲得中國社科院法學博士學位,早年寫過一本書《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職能》,這個人是誰?”馮侖聽著就一個勁兒地笑,他當然知道這個人就是他自己。然後,我問他:“這樣的一個人為什麼說起話來老是很野蠻的樣子?”馮侖的回答倒也直接,“我用博士的方式說話現在還有人聽嗎?”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推薦序二 任式野蠻(2)
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企業家群體呢?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述方式?這是我最感興趣的地方。據潘石屹的分析,“任志強因為性格的關係,在周圍樹立了這麼多的敵人”。任自己的解釋則是,“我更願意說真話的原因則在於被欺騙的太多了。我不想被別人欺騙,自然也就不能去欺騙別人。說得多則在於,這個陣地你不用真話去佔領,就會被別人用假話去佔領。”在接受我訪問的時候,他一直對此頗為自得。
而我的疑問則是,當一個公眾人物的觀點老是被曲解和誤讀,那麼,一定是在什麼地方出了問題。任志強也許是地產界讀書最多、最清醒的人,也是最有思考能力的人之一,可他又是最被批判、甚至最被妖魔化的人。這種巨大的認知反差構成了一個讓人深思的現象。而事實上,在當今中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