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3 / 4)

小說:慈禧全傳 作者:蒂帆

攜歸邸舍,以見朕一體燕適之意。誰謂東方曼倩割肉之事,不可見於今日也?”

此時重新展讀,皇帝的感慨更深,想到兩百年前的盛世,益覺此日難堪。因此,到了六月初五六國公使覲見那天,皇帝面無笑容,一言未發,等坐著受禮和聽取了賀辭,只向御前行走的載澂,說得一句:“帶他們出去賜茶!”隨即起駕回瀛臺。

六國公使大失所望,而皇帝卻如釋重負。為了想盡快忘掉這個不愉快的記憶,他頗思找一樣新奇有趣的消遣。這一下,就讓小李遇到難題了。

“西苑地方也挺大,萬歲爺就在這兒逛逛散散心吧。”

“看來看去這幾處地方,都膩了。”

“有一處,”小李突然想到,“萬歲爺好幾年沒有去過了:寶月樓。”

寶月樓在南海之南,是高宗納回妃藏嬌之地,這個回妃是穆罕默德的後裔,也就是俗傳為香妃的容妃。入宮以後,言語不通,而高宗又不願她跟其他妃嬪住在一起,因此在西苑的最南端,與瀛臺隔著南海相對的皇城根,修建一座寶月樓,作容妃的香閨。憑樓俯望,皇城外面就是西長安街,為了慰藉容妃的鄉思,高宗又特地下令,將歸順的回民,集中在西長安街居住,俗名“回子營”,還建築了回教禮拜堂,讓容妃朝夕眺望,如在家鄉。

因為如此,這裡是大內唯一可以望見民間的處所。皇帝從瀛臺下船,直駛南岸,上岸就是寶月樓,拾級而登,從小李手裡取過一具“千里鏡”,入眼便是兩座寶塔。

“那是什麼地方?”

“那叫雙塔慶壽寺。”小李答說。

於是小李自西往東指點著,雙塔慶壽寺過來是乾隆皇八子永璇的儀親王府,然後是通政使署。這些王府、衙門,皇帝覺得沒有什麼看頭,使他覺得有趣的是,西長安街的景象,高槐垂柳,蟬聲聒耳,樹蔭下行人不絕。皇帝注視著一個穿白布短褂褲的老者,見他一手擎著三籠鳥,一手牽著五六歲大的一個男孩,想來是祖孫倆。走著走著,小男孩不肯走了,老者便俯下身去,一老一小不知說了些什麼?但見小男孩歡然跳躍著奔向一個藍布棚子下的小食攤,老者也慢條斯理地在攤子上放下鳥籠,坐了下來,一面跟攤上的人招呼,一面照料孫子吃點心。那份恬然自適的天倫之樂,皇帝都覺得分享到了。

“小李!”皇帝有著無比的衝動,“咱們溜出去逛逛,怎麼樣?”

小李大吃一驚,不忙答奏,先轉過身去檢視,是不是有人聽到了皇帝的話。總算還好,隨侍在身旁的,除他沒有別人,皇帝的聲音也不高,其他遠遠在伺候的太監,不致於聽見。

“怎麼樣?”皇帝放下千里鏡,又問了一句。

“萬歲爺!”小李跪了下來,哭喪著臉,拍著後腦勺說:“奴才的腦袋,在脖子上安不穩了。”

“去你的!”皇帝踢了他一腳,不過是笑著罵的。

這句話就此不提了,小李卻是大有警惕。皇帝的心情,沒有比他再清楚的,一個人獨宿乾清宮,強自以做詩寫字排遣,那就象吃齋似的,偶爾來一頓,覺得清爽可口,日子一長,如何消受得了?同時,他也發覺,皇帝對皇后,敬多於愛,他真正傾心喜愛的是長身玉立,膚白如雪的瑜嬪。但召幸瑜嬪,敬事房必須面奏皇后許可,或者有皇后鈐蓋了小玉印的“手諭”為憑。而每遇到這樣的情形,皇后總是勸皇帝到鹹福宮去,這是皇后賢德的表見。無奈皇帝始終賭氣不願跟慧妃在一起,那就只好連瑜嬪都不親近了。

這是個一時解不開的結,小李也曾勸過皇帝,不妨敷衍敷衍慧妃。皇后如此說,皇帝只是心不謂然,等小李這樣說時,便是忠言逆耳,除了遭受一頓嚴厲的申斥以外,不會有何效果。因此,他要替皇帝遣愁排悶,必須另闢蹊徑。

於是又想到修圓明園這件事,找了個空,他到內務府去探聽訊息。

“你來得正好!”候補筆帖式成麟笑嘻嘻地把他拉到一邊,低聲說道:“有個好訊息,你先放在肚子裡,得便跟皇上回一回,如今有個姓李的候選知府,是個大‘木客’,他在雲貴的深山裡,有無數木料,願意報效,就在這兩天可以談妥。修園子光有錢也不行,最要緊的是‘棟樑之材’,現在天從人願,真正是太后、皇上的洪福齊天。”

“靠得住,靠不住?”小李疑惑地問。

“當然靠得住!一談妥了,我馬上來通知你。”

話是如此說,其實成麟也還沒有把握,要等見了面才知道。見面是在前門肉市的正陽樓,由貴寶出面請客,唯一的這位主客名叫李光昭,自稱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