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部分(2 / 4)

小說:宋謎 作者:風雅頌

按時完成任務,所轄地區內免役法全部廢除,募役法已經生效!司馬光驚喜交集,在這種時刻是誰這麼乖,當了他的突擊隊長?

看公文署名,開封府尹蔡京。

蔡京,一個新黨,是王安石的親戚,這很犯司馬光的忌,可是在這種關鍵時刻,反是最好的典型。想想連王安石的人都這樣支援他,舊黨黨內該怎樣反應?

他召來了蔡京,親手拍著他的肩膀說,好同志,要是每個人都像你這樣辦事,還有什麼命令貫徹不下去呢?由此蔡京撈到了他人生的第二桶金,舊黨黨魁司馬光賞識了他。

王安石派蔡京下基層,司馬光樹立蔡京是模範典型。這時的蔡京看上去人畜無害,實際上蔡京的人品極差而手腕又極強。試想讓龐大的京城周邊州縣在5天以內廢一法、立一法,多麼複雜的操作,在高官遍佈的京城周邊,蔡京迅速搞定,能量匪淺。

免役法廢除之後,青苗法、將官法迎刃而解,司馬光在國內舉世無敵,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了。可是他非但沒有快樂,反而唉聲嘆氣。他苦悶啊,對身邊的人說了一句話——“西夏未服,吾死不瞑目。”

此言一出,新、舊兩黨人士都深深共鳴,從太宗時起到神宗一生,都被西夏拖得筋疲力盡,這是大宋近百年的無解毒瘤了,司馬相公終於要對它動手了!

但是怎樣操作呢,四位皇帝和無數能臣都搞不定的事,司馬光會有什麼好辦法吶?事實勝於雄辯,司馬光給出的答案驚天動地,事先誰也想不出來。

司馬光認為,宋之所以會和西夏惡化至此,都是王安石惹的禍,那麼解決的辦法也簡單。把熙寧、元豐年間歷次戰爭所得到的好處統統還給西夏人,不就得了嘛。比如米脂、浮圖等四座城寨,恢復與西夏的買賣,至於每年的賞賜當然更不能少了,一切都以仁宗、英宗時代的待遇看齊……

這樣的開價讓西夏人笑瘋了,還使勁咬嘴唇,我在做夢嗎?

西夏人張大了眼睛,看到了事實,還不敢相信:宋人死了幾十萬人奪得的四座城真的還過來了,賞賜什麼的也全數送來了,至於回報,宋朝只要求西夏像從前一樣稱臣,每年寫點格式標準的拜年信即可,如拜年信的書箋欠缺,他們也能贈予。

西夏人實在過意不去了,想了想,這樣吧,我們也厚道些,把永樂城之戰中抓到的幾百個俘虜還給宋朝吧。如此這般,司馬光終於安心了,拿著西夏人送來的稱臣報表,他向全國宣佈,西夏被我們征服了!西夏被我司馬光征服了!

興奮之餘,司馬光意猶未盡,他想起來王安石當政時期,好像還打下了一大片土地,現在叫什麼熙河路。作人要誠實,要還一起還,把這個也還給西夏吧。

這時有人終於忍不住了,拿張地圖給他看。告訴他,你要死快死,別再說胡話了。看清楚嘍,這片地原來是吐蕃人的,跟西夏人沒關係。再看看地理位置,真要還給西夏,宋朝就被合圍了!

啊——,這樣啊?

司馬光勉強提起精神看了看,那好吧,熙河就留著吧。

以上的事件單純著來看,已經讓人忍無可忍,如果結合起歷史來討論,才會明白司馬光此舉有多麼的,唉,不說也罷,誰教此人是……

司馬光是歷史大宗師,遠在夏、商、周時期的歷史都如數家珍,那麼中唐時期的事情會不知道嗎?他不是不知道,他是向前輩學習了。

唐朝黨爭最激烈的時候,分為兩派,牛黨、李黨。在唐文宗時代,牛黨黨魁叫牛僧孺,李黨黨魁是李德裕。兩黨互相排擠,在公元830年左右,牛僧孺是首相,李德裕被貶到西川邊疆站崗。西川與吐蕃接壤,岷山的西北有座維州城,很多年前被吐蕃人奪走。

這時吐蕃的守將悉怛謀仰慕李德裕,帶著全家,把維州城打包一起投降了。李德裕喜出望外,上報朝廷,結果讓牛僧孺非常不爽。

你的成就是我的失敗,要怎樣搞點破壞呢?牛僧孺選擇從懦弱昏庸的唐文宗下手。他說為了一個城池和吐蕃人交惡,小心對方出兵,從蔚茹川,直入平涼阪,不到三天就可達到咸陽橋,只怕京城都守不過來,得到一個維州算得了什麼呢?

文宗害怕了,命令把悉怛謀交還吐蕃,把維州城也送回去。結果悉怛謀全家被吐蕃人虐殺在唐朝邊境上,從那以後,再沒有吐蕃人敢於向唐朝歸降。

牛僧孺把黨爭放在國家利益之上,事情過去才200多年,以司馬光的學識這是最基本的小兒科,可他明知故犯,重複這種罪惡,為的是什麼呢?唉,有些話真的只能自己去想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