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拒絕日本的無理要求。上海爆發了5萬人的群眾遊行示威,在日本企業打工的工人紛紛罷工。在瀋陽,還有人向日本商店投擲炸彈。
第一章 三場奇怪的戰爭·三個狼狽的軍閥(10)
由於世界大戰的牽制,加上日本表示盡力保護各國在華利益,列強對日本的侵華行動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理解、寬容甚至支援。
特別是俄國,當時日俄雙方正在進行第四次密約。正處於內憂外患危機之中的沙俄政府,“深感日俄兩國政治上有緊密聯絡之必要”。在中日交涉緊張期間,俄國駐華公使還千方百計為日本打探情報。
美國則採取了一種策略,奉勸中日雙方“相忍相讓”,於3月13日對日本提出詳細意見,並在最後表示:
本政府對於日本在東亞之優越地位,以及日中兩國為相互間利益而親密協作無嫉妒之意。亦無妨礙與難為日本,以及迫使中國反對日本。相反,正如正文所述,除保全中國之獨立並維持商業之自由,及美國在該國合法權益之外,我國別無他意。切望日本予以諒解。
5月4日,英國對日本提出忠告:“日本對此諸點,或打消強制要求之意,或對日本之要求迄今所作某種解釋方面的錯誤加以澄清,希望兩者採取其一。”
於是,在進行到第25次會談之後,日方迫於中國反對浪潮和列強壓力做出妥協,對各項進行了修正和讓步,刪除第5號附件中的大部分內容。
5月7日,日方向北京政府發出最後通牒,限令在48小時內——即5月9日下午6時以前簽字。在此之前,日本有意將青島守備軍團和駐東北師團的輪換部隊重疊配置,以成倍的兵力來構成嚴重武力威脅。
當天,參與條約談判的袁世凱政府特使周自齊,以北京市商會名義將“二十一條”內容通電全國,並將電文寫成屏幅:
五月七日,日本竟以武力為最後要求,強奪我之生命財產。我國民受此奇辱,尚有何面目存於社會。痛深矣!今請自本年五月七日始,我四萬萬人立此大誓,共奮全力,此身可滅,此志不絕。特此哀電全國,揮淚泣告。……
訊息引發新一輪抗議浪潮,北京商會還把5月7日定為國恥日。
但就在此時,美國勸告袁世凱不要拒絕日方的要求。在日本駐華公使多次表態將支援袁復辟帝制之後,除上述第五項“容日後協商”之外,袁世凱於5月9日接受了其他各條。訊息傳出,國民萬分憤慨,###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和“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口號,並將5月9日定為國恥紀念日。
袁世凱為此釋出《大總統申令》,誣衊愛國行為是“排外之觀念,為野蠻無知之舉動”,令各地軍政當局“嚴加取締”,“嚴拿懲辦”。
中日代表最終於當月5月25日簽訂了《關於山東省之條約》和《關於南滿洲及東部內蒙古之條約》。前者承認中方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利讓與日本,中國在山東省內自願另開商埠。後者將旅順、大連租借期,以及南滿鐵路、安奉(今丹東至瀋陽)鐵路期限延長至99年。日本人可在東北租地建房,“任便居住往來並經營工商業等”,可在東部內蒙古境內合辦農業及附屬工業。【1。 列強選擇袁世凱,孫中山在內外壓力下被迫放棄國家領袖權,就已經註定了這樣的條約遲早會發生。2。袁世凱不戰而簽訂如此賣國條約,可見其賣國品行和罪惡遠劣於清廷!】
美國隨即發表宣告,凡日本取得的特權,根據“最惠國待遇”,“美國政府亦將享有其利益”。【美國在“二十一條”過程中的表演,與“三國干涉還遼”何其相似!】
簽署賣國條約之後,袁世凱便開始了復辟帝制的衝刺,日本和列強紛紛為之搖旗吶喊。同年8月,日本人有賀長雄撰文宣稱中國“民智低下”,“無政治智慧”,只適合帝制。袁世凱的法律顧問、美國人古德諾也發表《共和與君主論》,稱:“中國如用君主制,較共和制為宜。”
英國公使朱爾典也向袁世凱表示:“君主立憲,近於中國人理想。”美國公使瑞恩施表示:“亟盼能在短時期內順利完成。”俄法兩國公使也先後在私下向袁世凱表示贊同。
袁世凱還派長子袁克定前往德國向德皇威廉二世尋求聲援。威廉二世表示將“在財政、器械上給以大力援助”。
但是,國內的反對聲浪日益高漲。北京、漢口、福州等地,紛紛出現數萬人、上十萬人的群眾示威,掀起反日反袁運動。舊金山、紐約、菲律賓以及日本的留學生和華僑,也紛紛組成“決死隊”、“敢死隊”、“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