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2 / 4)

小說:後現代經濟 作者:紅色風帆

讓後現代們發愁的是,個性化電子政務是要以高昂的成本為代價,最終受困於政府財政。中國居委會老大媽們不用花納稅人的錢提供個性化公共服務的光輝典範,給他們開了竅。網路社群與居委會制度肯定會有巨大不同,比如,坐在那裡的不是老大媽,而是一個整天照鏡子抹紅唇的剛畢業的女大學生或什麼版主。不確定的是,老大媽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動力是愛管閒事,尤其關心東家長、李家短的隱私。新一代在服務興趣方面,面臨新的問題。

中國現實社群在長達幾十年時間內,能穩定地不靠稅提供個性化服務,這種路子為網路社群提供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經驗。

眾多事例表明,制度是重要的。對網際網路發展來說,新的制度比舊的制度重要,新的制度邏輯比規則本身更重要。制度和制度理論在發展,個性化成為後現代制度的新焦點。

後現代的制度理念

“網路中的個性化何以可能”這個問題,對映在制度上,就變成什麼樣的規則,可以保證遊戲規則能對個案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讓制度透過社會網路和價值網路一對一地響應節點上的需求。

制度是遊戲規則,準確地說是決定規則的規則。後現代制度要求從完備契約向個性契約轉變。

我們重點從四個方面來考察後現代的制度理念:第一個方面,制度是理性的,還是感性的;第二個方面,制度的目的和手段是二分的,還是一元的;第三個方面,制度的經濟性在於品種還是規模;第四個方面,制度是原子的,還是資訊的。

制度的正規化

後現代制度理念是對現代性制度理念的解構和建構,核心的分歧在於爭論規則是理性的還是感性的。

現代性制度理念的核心是理性,強調製度均衡。假設存在一個制度交易的市場,存在制度的供求雙方,它們是理性經濟人,雙方根據成本和收益的計算,達成制度的供求均衡,雙方再也沒有改變制度的動力。這個供求平衡點是穩定的和唯一的,反映了制度的理性最最佳化。 。。

第六章 後現代經濟——制度(4)

後現代制度理念的核心是感性,強調製度正當性。後現代觀點認為,制度的正當性來自規則切合語境,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求將制度解構為話語,一對一個性化地解決問題。

介於兩者之間的是建設性後現代的制度理念,它的核心是有限理性,強調製度的演進、生成,強調非正式制度安排的重要性。

現代性制度的重心在正式制度安排,後現代性制度的重心在非正式制度安排,有限理性的制度安排介於中間,強調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的結合與相互轉化。

非正式的制度,具有感*互、多元化的特徵,表現為文化、習慣的本地性和多元化;非正式的制度,具有交感的特徵,表現在文化的象徵性、社會網路的有機互動等方面;非正式的制度,還具有實踐的特徵,表現為權力的意向性外化,在心外化於物的過程中實現心物一元。人們常說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就體現了非正式制度和制度變遷的特點。

“如何對制度進行思考”這個題目在這裡的意思,是想試著評價和估計一下,在制度這個問題上後現代有多大潛力,可以有自己獨立的基礎理論立場。或者說,後現代對制度創新的影響,到底建立在“為體”還是“為用”的限度上。

將文獻一路讀下去,發現關於制度的各學科理論,其前沿—如演進經濟學、演進位制度經濟學、行為經濟學制度理論、演進博弈學習理論、認知邏輯理論—都正在指向同一個方向:生命演化。而我恰恰認為,“後現代是生命化”。制度理論與後現代結論一旦在核心中相逢,將觸發後現代理論的飛躍,引導人們在“後現代為體”的意義上談制度;而不再像以往那樣,把後現代僅僅當做制度的附庸。

如果這一判斷成立,將意味著後現代不光促進傳統制度的改進和完善,它還內在地要求產生新的制度,以及更重要的—產生新的制度邏輯。制度邏輯的改變,就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後現代是生命化”的制度對映

用“生命化”來解釋後現代,在於將後現代理解為與“機械化的”第一次現代化運動相反相成的“有機化的”第二次現代化運動。前者主要推動分工專業化,後者主要推動協調有機化。透過協調有機化,進一步帶動分工專業化;透過分工專業化,進一步促進協調有機化。

“生命化”主要指透過資訊的編碼解碼與傳播(即DNA機理)導致系統自組織、自協調地自發演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