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招標室,關上門開會,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你過時不候,就不敢老是遲到。
有些“等候”是因為工作夥伴不配合或環境、裝置不夠完善造成的。若是為了要傳真、影印、打電話而要排隊等候的話,公司就應該花錢購買更先進的裝置。
虹橋書吧BOOK。
第17節:引子二(4)
第九,任何事情都設定時限。
尤其是給部屬交代工作時,千萬不要模糊不清。一定要確定時間底線,以保證工作可以如期完成,若無法準時完成要檢討扣分。
第十,檔案處理一次完成。
不能養成拖延的習慣,儘量能夠一次性處理檔案,不要看了又看,一拖再拖。做事果決明快,並非是個性使然,而是要經過訓練,優柔寡斷在工作中是不能存在的。
第十一,避免干擾。
做事不被幹擾是幾乎不可能的,但管理者必須將這種不可能變成可能。如果任由干擾繼續,許多不該你做的事都漸漸成了你的工作。隨時做好準備固然正確,卻不是要你門戶洞開,否則後患無窮。
第十二,撥出時間來訓練部屬。
許多人總是認真批評部屬的過錯,指責他們卻沒有認真教他們該怎麼做,錯在哪裡?因而部屬一錯再錯,成為迴圈式危機。高層主管離基層較遠,中層主管因此必須擔負起大部分責任。教育訓練部屬是重要但非緊急的事,卻常會被忽略。
第十三,儘量減少定期的會議。
任何程式化、定期的會議都沒有很好的效果。例如每週三舉行部門會議,下屬往往到週二才會有些進度。然而,比較官僚的企業卻樂此不疲,其實是既花時間又毫無效果,解決不了什麼問題。會議是一種低效率的管理行為,減少一個會議,大家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第十四,下班之後就不要想工作。
將工作和生活分開,這樣才能有更廣闊的思考和學習的空間。中層主管為了工作,常常加班,即使下班,也把工作情緒帶回到家裡,認為工作是生命唯一的意義。這顯然是危險的觀念。唯有專心工作、專心生活才能取得生命中的平衡點,生命才更有意義。
高層主管的時間管理
由基層上升到高層時,調整自己的腳步是一件很困難但卻又重要的事。許多基層出身的高層主管,雖然在職位上已經是最高層,但是行事、思想還停留在基層,所以讓自己和周圍共事的人都工作得非常辛苦。
如果借用一下“天地人”的觀念,則基層主管是“地”,中層主管是“人”,高層主管就是“天”。天是千變萬化的,所以高層主管一定是“善變”的代名詞;天是無所不包的,所以高層主管是“包容”的替身;天是關懷天下的,所以高層主管可以“動之以情”。
高層主管要做的事不多,他是思想家,不是行動者。高層主管要作的決定是“舍”而不是“取”,他要在諸多的異議中“求同”。
當有事發生的時候,高層主管會仔細聆聽各方的建議,運用經驗和智慧,求取共贏的結果。對於不協調的事和不合作的人,他們會毫不留情地“斬草除根”。
高層主管會充分運用第二象限時間管理,也就是第二優先,這個象限裡的一切都與“未來”有關。有了對“未來”的準備,他就時時感覺“成竹在胸”、“時機已到”,不慌不忙地依計行事,毫不動搖。高層主管的喜怒哀樂不形於色,四周一切譭譽,對他無可奈何。
高層主管儘量以“持平”的理性與“中庸”的態度處事,是權力的所有者、資源的分配者。他的工作重點在經營、投資與創新方面。
高層主管因此是心神合一的結合體,也是仁慈的教父;他的身邊有為數不多的“智囊”,提供情報與判斷;他的決定不一定要快,但一定是果敢而睿智;他很體恤下情,但做下屬的千萬不要挑戰他的權威,否則一定粉身碎骨。
高層主管的時間分配,是處於一種自在、自得的心境下進行的。工作成為一種藝術,管理也是較高境界的體驗。
高層主管的時間管理,具備下列各項要點:
第一,避免不必要的人員參與決策。
如果公司的大老闆總是擔任會議主席,他就不能算是高層主管,只相當於一箇中層主管。高層主管作的最終決策,通常不是透過會議的溝通作出的。To be or not to be,他只需問問身邊一兩位“謀士”即可,這些“貼身侍衛”才是關鍵人物。過多的討論與徵詢,只能使答案愈來愈遠離事